马自达(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公布了马自达品牌车型3月份销售17387辆,较2013年3月的15734辆,同比增长10.5%。2014年1-3月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销量业绩:1-3月累计销售55028辆,较去年同期的45235辆,同比增长21.6%。
就两个销售网络的销量表现分别来看,1-3月一汽马自达共销售32723辆,同比增长2.6%;长安马自达累计销售22305辆,同比增长67.0%。
对此,CEO渡部宣彦表示:"得益于Mazda6及Mazda CX-5的持续热卖,2014年第一季度销量超出预期,较去年同比大幅增长。下个月我们将分别向两个网络投放搭载'创驰蓝天'技术的全新国产车型,更加积极地推进销量的增长。"
马自达将于下月投放搭载"创驰蓝天"技术的全新国产车型Mazda6 Atenza阿特兹和Mazda3 Axela昂克赛拉。备受瞩目的Mazda CX-7国产车型也将于年中投放,以此进一步强化在华产品阵容。
除了微博还有微信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autoWeChat
蔚来李斌:不会有“运动式”裁员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12月15日报道——
12月14日,蔚来汽车开展了媒体沟通会,在会上主要针对蔚来汽车的近况做了一系列的回答。其中,涉及到近来市场上流传的裁员、第二品牌规划、换电合作、获得生产资质及蔚来亏损等内容。
11月3日,蔚来汽车CEO李斌发布内部信,宣布开启10%的裁员,裁员会在11月完成。李斌在信中指出,裁员的主要原因是未来两年是汽车行业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为此裁员是不得不做的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方宣布开启10%的裁员后,市场上对于蔚来汽车不利的消息也越传越烈。面对市场上的流言蜚语,在11月开展的广州车展上,蔚来总裁秦力洪回应表示:“蔚来汽车不会倒闭,也绝无倒闭的可能。请大家放心地体验和购买蔚来的汽车。”
不过,秦力洪的回应并没有让流言消停下来,12月初有媒体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蔚来汽车考虑进一步裁员以降本增效。一些部门已经被要求准备备用裁员名单,裁员比例或扩大到20%至30%。彼时,针对这一传闻,蔚来内部工作人员回应:蔚来没有进行额外的裁员,公司将继续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此次,在媒体沟通会上,李斌正面回应了裁员一事,其指出人员调整已告一段落,不存在外界传闻的新一轮裁员,后续会持续优化组织和效率, 没有运动式的裁员。同时,指出早前的裁员主要集中在电池制造部门,完成了一些部门的合并,公司总体没有受影响。
关于近来大家所关心的蔚来第二品牌" 阿尔卑斯 ",李斌在会上透露,第二产品 " 阿尔卑斯 "只是项目代号,真正名字已注册,非常接地气。关于品牌定位方面,主要是进军“家庭市场”,产品规划方面,只规划三款车。其表示,20万元到30万元的市场确实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所以第二品牌不会很着急发布,首款车型会在明年推出。对于第二品牌销量预期,李斌非常的看好,在会上回应称:“家用市场有机会产生单款月销量5万到6万辆的车型,Model Y已经证实了这件事情。”
据了解,蔚来的阿尔卑斯品牌在2021年曝光,官方曾透露该品牌定价区间在20万元至30万元之间,品牌车型预计2024年量产。去年李斌还透露,蔚来正在加快对20多万车型的研发,将推出面向大众市场的全新汽车品牌,全新的汽车品牌将会对标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但售价比特斯拉便宜10%左右。关于蔚来旗下项目代号为萤火虫计划的第三品牌,李斌此次也在会议上透露,目前第三品牌研发进展很好,已经在进行试制。据了解,第三个品牌定位低于第二个品牌,主打10-20万元市场。至于蔚来品牌在明年不会发布新车型,将专注卖好车。
市面上近来流传换电是拖累蔚来汽车的财务状况一事,李斌回应,换电不是蔚来的包袱,其亏损是有限的。此外还举例称:单个换电站一年摊销折旧费用约30至40万元。单个换电站只要一天60单可以实现盈利,如果拿上海地区数据看,单个换电站平均单量达到了80单,已经实现了盈利。
关于12月初陆续与长安、吉利签署换电合作一事,不少网友猜测是否与蔚来汽车财务吃紧有关。李斌此次也回应表示,开放换电并不是因为财务吃紧,而是因为我们下一代车型是800V平台,需要给外部合作伙伴开发时间,尽早地开发。同时表示,蔚来从做换电业务第一天开始,就在考虑着开放。目前打造一座换电站,所摊销的成本并不高,同时换电站也可以参与部分地区的储能业务,从这个角度来看,换电业务不是蔚来的包袱。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3年以来,蔚来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数据显示,蔚来汽车11月销量为15959辆,1-11月,蔚来销量累计142026辆。与此同时,蔚来汽车的财务情况也乐观。数据显示,三季度蔚来净亏损45.57亿元,同比增长10.8%,三季度蔚来汽车整车毛利率11%,同比下降5.4%。对此,李斌表示:希望蔚来明年亏损缩窄,会持续地降本提效。
对于近期蔚来通过收购江淮汽车部分资产获得独立生产资质,将尾标更改为蔚来一事。李斌回应称,尾标变化对于经营和产品规划都没有影响,主要可以更好宣传。同时还指出,蔚来使用自己的工厂生产,会让“制造成本”下降10%,对毛利率有轻微的提升。关于后续和江淮汽车的关系,其表示蔚来与江淮还有很多深入的合作。
或得益于李斌的亲自回应,解除了市场担忧,昨日蔚来二级市场也得到了提升。截止12月14日收盘,蔚来汽车报收57.9港元,上涨2.48%。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分享到
网友评论网友评论仅提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特斯拉澄清考虑换CEO!马斯克回应
5月1日,针对特斯拉物色新CEO报道,特斯拉发文澄清。据报道,美国特斯拉公司董事会主席罗宾·德霍姆通过特斯拉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公开回应有关董事会已联系猎头公司寻找新任CEO的媒体报道“完全不实” ,并强
仅依靠好猫!欧拉销量大跌
5月1日,长城汽车发布最新销量。数据显示,4月长城汽车批发销量100,061辆,同比增长5.5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28,813辆,同比增长28.42%;1-4月累计批发销量356,868辆,同比下
收购工厂!传奇瑞接近与大众达成协议
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即将与大众汽车达成协议,将在大众位于德国的一座工厂生产其最新推出量产品牌Lepas的车型。与此同时,奇瑞汽车也透露,正进行本地化生产进行谈判,但并未透露合作方
引热议!小米汽车撤回限制1500匹马力
5月2日,#小米回应SU7Ultra限制1500匹马力#话题引发热议并冲上微博热搜。截至发稿,该话题已产生706.8万阅读量。事情是这样的,小米SU7 Ultra迎来史诗级OTA更新。在更新Xiaom
月销20万辆!奇瑞集团最新销量发布
5月1日,奇瑞控股集团(下称“奇瑞集团”)发布2025年4月以及1-4月销量快报。数据显示,2025年4月奇瑞集团销量为200760辆,同比增长10.3%。其中,奇瑞汽车销量为184850辆,同比增长
资讯
后续:汉龙旷世车主发视频,获十多万网友点赞关注
近日,汉龙旷世新车故障重重,车主发帖接连维权一事在网上引起关注,最终车辆被拖至湖北大冶厂家总部检修,没想到车主拿到车再次发现问题,变速箱故障导致车辆抛锚,仪表板还显示一堆故障码。出于对车辆的喜欢,网友“黑山”于2020年8月购买了这辆汉龙旷世SUV,在订车时,他还高兴地发帖称,“订了!全山东第一辆四驱顶配!”据了解,汉龙旷世共有8款配置车型,顶配为2.0T自动四驱行政型,官方售价24.38万元。车...
中国市场贡献,2021特斯拉赚翻了
特斯拉不仅卖得多,赚得也多。今日凌晨,特斯拉正式公布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财年特斯拉实现总营收为538.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01.93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总营收177.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9.95亿元),同比增长65%;2021财年实现净利润55.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8.8亿元),同比增长665%,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23...
暴涨!特斯拉市值一夜大涨3800亿
今日,一则关于 “特斯拉市值一夜大涨3800亿 ”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位置。据二级市场数据显示,截止1月27日美股收盘,特斯拉股价报收177.90美元/股,盘中大涨12.7%,收盘涨11%,当日市值上涨
受制裁措施影响 拉达汽车工厂停产
俄乌开战两周以来,西方阵营并没有直接出兵乌克兰参与军事行动,但是通过军事援助以及经济制裁俄罗斯的方式对乌克兰提供支持。媒体报导指,西方国家计划在经济上让俄罗斯承担相应的代价,这包括对俄罗斯寡头以及相关的银行资产进行冻结,把俄罗斯及白俄罗斯从国际结算体系SWIFT当中移除,同时也对俄罗斯石油禁运。
在华销量下跌8.3%,大众集团中国新车销量持续下滑
“哀鸿遍野”的中国车市,连续12个月销量下滑,今年1-5月乘用车市场同比跌幅达到15.2%,降幅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汽车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大众汽集团,也未能抵挡车市下行的压力。大众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312,500辆,同比出现8.3%的跌幅。今年前5个月,大众集团在华的累计销量为1,561,700辆,较去年同期的1,686,000辆下滑了7.4%。中国是...
撰稿人
最新24H热点 更多24H热点 >
最新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汽车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行业报导 更多行业报导 >
热点新闻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老虎车网 电车报告 AutoBeta AutoTimes 报价宝
汽车行业关注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虎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