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5年全球豪华车销量前三甲出炉:第一名-宝马,191万辆,核心品牌销量同比攀升5.2%;第二名-奔驰,187万辆,同比增幅急速冲高13%;第三名-奥迪,180万辆,增幅仅有微弱的3.6%。

据《汽车新闻》欧洲版1月11日报道,宝马再度蝉联2015年世界豪华车销量冠军,奔驰打败奥迪,夺得亚军。
宝马官方发布的一份声明中提到,2015年市场对SUV车型需求强劲,宝马核心品牌销量同比上升5.2%,达到191万辆。据奔驰日前发布的声明,15年奔驰全球销量上升13%,达到187万辆。而14年排名第二位的奥迪,去年仅有3.6%的增幅,销量180万辆,败给奔驰位居第三位。
尽管宝马再度夺冠,但是其同比销量增幅却是2009年以来最低。相比之下,竞争对手奔驰则通过推出新的产品线以及发力中国市场,整体表现不俗,这让宝马的领军地位岌岌可危。来自法兰克福的分析师Juergen Pieper 认为:“16年,奔驰很有可能取代宝马成为豪华车销量冠军。日前在北美车展上亮相的奔驰E级必将为奔驰带来新的客户,在奔驰16年的销量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宝马却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新车型。”
其实,对于宝马的“冠军”之位,奔驰、奥迪向来都是“虎视眈眈”,都曾扬言要在2020年之前打败宝马,夺得全球豪华车销量冠军。普华永道Autofacts全球首席分析师Christoph Stuermer说:“金融市场一向喜欢行业领头羊,而销量无疑是衡量厂商业绩的途径之一。”
全球豪华车销量的前三甲之争一直都不乏看点。奥迪自2010年一直领先奔驰,是全球豪华车销量亚军。然而,2015年奥迪却风波不断,一方面身陷母公司大众集团的“排放门”丑闻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其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下,15年奥迪在华销量同比下降了1.4%。
同奥迪的不景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奔驰的在华业绩。去年,奔驰重组了其在中国的业务,15年奔驰在中国销量跃升了33%。此外,奔驰全新C级中型轿车在全球销售中也表现不俗,同比销售增长40%,达到44.39万辆。
据宝马官方消息,去年宝马的在华销量涨幅仅为1.7%。2015年宝马MINI销量增长12%,达到33.8万辆,创历史新高。而其旗下超豪华品牌劳斯莱斯在中国的成交量下跌6.8%,仅有3785辆。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除了微博还有微信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autoWeChat
汽车业务亏损大幅收窄!小米财报公布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5月28日报道——
5月27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营收为1113亿元,为小米集团连续两个季度超千亿,同比增长47.4%,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净利润为107亿元,首超百亿,同比增长64.5%,同样创历史新高。
小米集团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其中手机×AIoT分部收入为927亿元,同比增长22.8%,占小米集团总收入的83.29%。此外,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总收入为186亿元,占小米集团总收入的16.71%。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181亿元,占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总营收的比例超97%;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为5亿元。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为23.2%,作为参考,2024年第一季度为12.6%,上季度毛利率为20.4%,而2024年毛利率为18.5%;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经营亏损5亿元,亏损明显收窄。
在技术研发方面,一季度小米集团研发开支为67亿元,与同期的52亿元相比增长30.1%,增加原因是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研发今年投入超过300亿,未来五年研发投入计划2000亿元。 ”
小米集团交出亮眼的季度财报,离不开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贡献。对于毛利率的增长,小米管理层表示,主要是小米SU7带来‘规模经济’以及SU7 Ultra车型及周边产品拉动毛利率增长。此外,据报道,在一季度业绩电话会上,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SU7发布这么久,一款都没有是SU7的对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产品力强才没有对手,没有对手就能够保证利润率。”
截至一季度末,小米SU7累计交付75869辆新车。小米SU7是小米汽车首款车型,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上市,目前售价为21.59-29.99万元。凭借雷军、小米品牌多年在市场上积累的口碑以及小米SU7炫酷的外观设计、强大的性能等,小米SU7上市后在车市受到市场的强烈追捧。官方表示,目前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量超258000辆。
除小米SU7外,小米SU7 Ultra于今年2月27日上市,售价52.99万元,此前雷军预期全年交付目标为1万辆,而开售三天,小米SU7 Ultra锁单便突破万辆,提前完成任务。此外,小米汽车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小米YU7也已在5月22日首发亮相,按计划,新车将在5月31日至6月8日期间亮相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并在7月上市。
简单来说,小米汽车业务正继续保持高增速。目前,小米汽车旗下已布局小米SU7、小米SU7 Ultra以及小米SU7三款车型。在此前的2024年最后一天,雷军曾在小米汽车工厂进行跨年直播,并在直播中定下“2025年要实现30万辆新车交付”的目标,而后在年度财报会议上,雷军又将这一目标提升至35万辆。雷军之所以有勇气将销量提升至35万辆,主要增量来自于即将发布的小米YU7。零售数据显示,今年1-4月,小米SU7累计销量为104454辆,年度目标完成率为29.84%。
得益于小米汽车,小米汽车的股价持续攀升。截至5月28日港股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报收51.750港元,涨幅0.39%,总市值达1.34万亿港元。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分享到
网友评论网友评论仅提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保时捷被曝三款油车将停产
今日,据媒体报道,保时捷在今年 Q3 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有三款燃油车车型即将停产。停产的车型中包含了保时捷最畅销的燃油版 Macan、718 Boxster 、 Cayman车型。对于具体的停产时
长城汽车前三季度财报公布!
10月24日,长城汽车对外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以及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营业收入为1535.82亿元,同比增长7.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
涉及国产奥迪A6L!一汽-大众召回2.3万辆奥迪
10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最新召回公告。公告显示,因制造原因,长时间使用后,48V皮带启动发电机逆变器的内部电子元件可能与印刷电路板虚接,造成48V启动发电机不再供电。极端情况下,导致电池
众泰汽车财报,前三季度亏损2.26亿元
10月23日,众泰汽车发布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19亿元,同比增长8.98%,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39亿元,同比增长2.34%。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26亿元,亏损同比扩
暂别比亚迪!赵长江确认离职
10月24日,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在微博发文官宣离职。赵长江表示:“16年奔跑,我始终与大家并肩奋斗,如今,我将暂别比亚迪,稍作调整,希望在工作与生活间找到新的节奏。”公开资料显示,赵长江
资讯
不甘做“五星批发部”?C-NCAP升级碰撞试验规则
中汽研C-NCAP的新车安全性碰撞试验在业内是具有一定参考性的,但其碰撞成绩已经不止一次受到外界质疑,从其公布的碰撞成绩来看,五星评价的情况居多,甚至被众多网友称为“五星批发部”主要原因是碰撞标准相对较低。引起最大争议的是,上汽大众帕萨特在C-NCAP中拿到五星安全评价,但帕萨特在中保研C-IASI中却‘惨败’。近日,中汽研C-NCAP宣布将更新碰撞标准与规则,进一步推进碰撞测评规程内容更加协同、...
广汽丰田将于2月28日改线上发布威兰达,预售17万起
今日,广汽丰田对外宣布,2月28日仍将如期上市旗下新款SUV车型威兰达。只是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广汽丰田决定将原计划2月28日举行发布会,改为当天10:00以线上方式发布,届时将公布全系列车型厂商建议指导价格。
最新进展!潮州特斯拉事故第三方鉴定现场视频曝光
今日上午,关于“广东潮州一特斯拉失控致2死3伤”事件,潮州警方委托上海某机构对车祸车辆进行第三方鉴定。有媒体也在网络曝光了第三方鉴定现场的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肇事的车辆特斯拉与其碰撞的两辆车辆都停
丰田首次被责令整改!
7月31日,丰田汽车发布公告,收到日本政府有史以来发出的第一个整改令,原因是此前一项现场调查发现,该公司有七款车型尚未获得大规模生产的正当认证。本次所涉及的车型包括丰田普锐斯、RAV4、Harrier
比亚迪收购蔚来?双方紧急回应
11月22日,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紧急发文回应,网传的比亚迪与蔚来汽车相关的投资及合作信息,为严重不实信息!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与此同时,蔚来汽车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也在微博进行辟
撰稿人
最新24H热点 更多24H热点 >
最新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汽车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行业报导 更多行业报导 >
热点新闻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老虎车网 电车报告 AutoBeta AutoTimes 报价宝
汽车行业关注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虎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