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时隔两周,成品油消费税再度上调。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12月12日下发通知,分别上调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的消费税。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1.12元/升提高到1.4元/升;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0.94元/升提高到1.1元/升。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成品油消费税半个月内第二次上调。
成品油消费税提高,致使油价下调幅度大幅缩水,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13元和0.34元。
加税收入将用于治污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2日联合下发通知,自2014年12月13日起,将汽油、石脑油、溶剂油和润滑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28元,由现行每升1.12元提高至1.4元;将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16元,由现行每升0.94元提高至每升1.1元。航空煤油继续暂缓征收。
对于此次上调消费税,财政部表示,我国的消费税不是普遍征收的,仅对部分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费等特点的消费品征收。对成品油征收消费税,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抑制对能源的过度消费,是国际上比较普遍采用的做法。
多位专家亦表示,中国油价中包含比较高的油税是受资源换环境和能源消耗所致,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税改,其中明确提出要调整消费税的税率,因此调高消费税税率是既定政策方针。
此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后形成的新增收入将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节约利用、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方面。
这是半个月内第二次上调消费税。11月2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就上调过成品油消费税,其中,汽油上调0.12元/升,柴油上调0.14元/升。
此次调整赶上油价下调力度空前的“十连跌”,调整额度不及油价下降空间,最终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13元和0.34元,实现了提税与降价同步。
对于再度上调消费税,官方解释为进一步加强消费税在治理大气污染、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调控力度,再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是必要的。这次政策调整,仍选择油价下行时实施,不仅没有因提税导致油价上涨,还实现了提税与降价同步,兼顾了宏观调控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
油价降幅缩水
按照惯例,国家发改委通常在调价当天的下午5时左右发布调整通知,昨日因需要考虑消费税调整幅度,延迟半小时发布。
国家发改委称,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70元和4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13元和0.34元,调价执行时间为12月12日24时。
国家发改委称,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是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考虑12月12日前10个工作日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变化情况以及国内成品油消费税提高等因素计算确定的。
11月底以来,受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各成员国未就减产达成协议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下跌,12月12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继续回落。按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测算,汽、柴油价格每吨可分别降低670元和640元。
上一轮国内成品油油价调整窗口前,财政部已提高了一次成品油消费税。因与当时的国际油价降幅抵消,导致国内油价调整搁浅。
业内分析认为,短期内,成品油消费税应该不会再提高。
- 4问再提成品油消费税
1 为什么接连两次提税?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中国选择在国际油价跌破60美元大关之际再度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其背后政策意图值得关注。
“提税对外释放出中国借助强化消费税杠杆作用,实行更强硬节能减排政策的信号。”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对记者说。
一个月前,中美两国元首对外宣布了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计划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到20%左右。绿色发展的承诺需要更严厉的节能减排举措来支撑兑现。
“半个月内两次上调消费税的原因,首先是考虑趁着国际油价连续下跌的窗口期;其次,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没有上调到位,没有达到两部委之前设定的调整目标,所以才会短期内再次调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说。
根据汪德华的说法,消费税目前实施的是消费税暂行条例,尚未上升到税法,所以只要报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就可以进行调整。
综合新华社电
新京报记者 李蕾
2 油价再跌,还会提税吗?
如果油价再下跌,成品油会第三次提税吗?成品油消费税与油价会由此挂钩,成为一种常态化调整吗?将来油价涨起来,消费税会下调吗?
刘尚希认为,目前没有形成成品油消费税和油价挂钩机制的迹象,两次提税主要还是出于减少燃油消费的考虑。“消费税率会不会再次调整不好说,取决于环境的改善。”
也有观点认为,通常国内油价如上涨到130美元,则成为国家采取应对措施的价格“天花板”。鉴于目前国内油价已大幅下跌,两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是否意味着目前油价也已跌到“地板价”值得关注。据新华社电
3 成品油税负将增加多少?
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表示,消费税税率再度提高,中国油价税负比例继续上升,汽油税负比例达到40%。以山东93号汽油为例,在上次消费税税率提高后,汽油零售价格中税负占比达到35%左右,此次再度提高,汽油税负占比已达到40%左右。
成品油税负水平一般是用成品油流转税占油品含税零售价格的比重来衡量的。我国成品油中的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消费税的上调将带动其他税费的增加。
经过此次调整,据记者粗略测算,以目前北京92号汽油6.63元/升价格计算,车主购买1升汽油缴纳的税费约为2.56元。其中包括增值税0.93元、消费税1.4元、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费共计0.23元,总税负比重为38.6%,此前汽油流转税税负为34%。
在两次调整之前,汽、柴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分别为1元/升和0.8元/升,经过两次调整后,汽、柴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分别为1.4元/升和1.1元/升,上调幅度分别为40%和37.5%。
根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去年3月份测算,汽油税收占最终零售价格的比例,中国大陆为30.46%,美国为11.22%,德国为56.92%,日本为39.30%,中国台湾为26.31%。汪德华表示,从目前国际成品油税负水平来看,我国的税负比重不如欧洲国家,但比美国等国家要高。短期内成品油消费税应该不会再上调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表示,国家应当从整体战略上做考虑,明确和控制好油价和税收的比重关系,设立长效机制,并且在进行调整的时候要有标准,要向公众解释清楚。
(李蕾 赵嘉妮)
4 为何汽油消费税升幅更大?
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斌表示,本次价格调整,恰逢消费税再度提高,而政策调控的幅度不同,彰显了国家改革的调控方向。在累加上一轮消费税的幅度后,汽油单位税额上涨0.4元/升,涨幅高达40%。柴油单位税额上涨0.3元/升,涨幅小于汽油。
卓创资讯认为,汽油消费税涨幅大于柴油,主要是受私家车保有量持续上涨影响,为了引导消费者节约能源,缓解交通压力,而使用财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当前国内经济复苏缓慢,作为工业命脉的柴油消费税上涨幅度小于汽油,不排除国家为经济复苏做出的适当让步。本次消费税改革是在上次调整的五年后,虽不排除继续调整的可能,但短时间内再次上调的可能性不大。(赵嘉妮)
2009年1月1日起
汽油消费税上涨0.8元/升至1元/升,柴油消费税上涨0.7元/升至0.8元/升
2014年11月29日起
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在现行单位税额基础上提高0.12元/升。柴油消费税提高0.14元/升
2014年12月13日起
将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1.12元和0.94元分别提高到1.40元和1.10元。
消息源:新京报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除了微博还有微信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autoWeChat
周鸿祎隔空喊话贾跃亭:别光讲PPT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4月25日报道——
近日,在哪吒汽车春季发布会上,360创始人周鸿祎发表了对于小米SU7成功看法。同时指出,小米SU7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此外,周鸿祎还点名指出FF创始人贾跃亭造车至今未能成功的原因,就是不在中国造车,跑到美国去供应链又贵、又稀缺。
对于周鸿祎的言论,也引来了法拉第未来创始人贾跃亭的隔空回应。贾跃亭表示:确实中国目前具备了全球最强的供应链,但只有放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系里,才能迸发出最大的价值。贾跃亭此外还表示FF的供应链正在努力向中国转移,也会在合适的时机把FF91带回到中国制造。
值得一提的说,贾跃亭也跟上了近期周鸿祎卖车希望体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热点,亲自发视频对周鸿祎推荐自家的FF91。贾跃亭称:自己坐在FF91的后排,而这台车也正是从后排开始定义的。我们的零重力座椅和智能后排互联网系统,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绝对是你最需要的。下次你在美国的时候,希望FF91能成为你的专属座驾。”
最后,贾跃亭表示:与周鸿祎已经是十多年的老相识了。觉得周鸿祎的价值观不应该是“为盗窃者鼓噪”。同时,表示向年轻的奋斗者传递的不应该是抄袭和山寨,相信周鸿祎会认可自己的观点。只有原创精神深入骨髓大量的原创奋斗者涌现,才能推动中国AI电动产业站立在世界之巅。此外,贾跃亭还表示虽然FF从量产以来只交付了11台车,但是完成原创的塔尖产品。
贾跃亭的回应也再次把周鸿祎发表关于FF的言论热度再次推高。作为当时的周鸿祎也亲自发文回应表示:贾总别光讲ppt,先送辆车到360大厦小广场让我试试。昨天晚间周鸿祎再次发布视频回应称:贾跃亭真的想造车的话,一定要回到中国来。毕竟把企业的根扎根于中国,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周鸿祎指出,中国的工业门类是全世界最齐全最完整,制造业的水平也非常高。为什么FF91卖不好,最大的原因就是太贵。回国制造供应链可以让成本降低70%,这样车子或许就会具备点竞争力。最后周鸿祎表示,不说客套话,发一辆车来比什么都强。
周鸿祎的视频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评论,大部分都是关于贾跃亭下周回国这个梗的话题。对此,今日贾跃亭也再次发文表示:早日还债回国是我最大梦想,已偿还100多亿美金债务。
实际上,关于贾跃亭对于小米SU7的看法。早在4月1日,贾跃亭就曾发文肯定小米汽车的首次发布非常成功,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近几年的日臻成熟和中国制造体价比的巨大优势。小米造车的执行力和营销能力诚然值得点赞。但贾跃亭还指出,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对于贾跃亭当时对于小米汽车的点评,也引发了大量的评论。当然,很多的评论依旧是离不开调侃贾跃亭下周回国这一梗。
回顾贾跃亭造车,确实是一波三折。造车近10年,只量产了一辆FF91,本质上和周鸿祎所言的“PPT造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此外,正如周鸿祎说的,毕竟从FF91的定位和售价来看,高达200万元的售价并不适合大众消费,即便目前FF91已量产也很难打开市场,从FF91的车主来头或许也就看出来了,当上FF91车主的都不是一般人。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分享到
网友评论网友评论仅提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米汽车智驾更名辅助驾驶!
5月4日,小米汽车官网以及App对新车订购页面进行调整。新车定购页面显示,小米汽车将“智驾”字眼更名为“辅助驾驶”。具体来看,小米SU7标准版车型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由“小米智驾Pr
加大力度!长城哈弗全系推出一口价
近日,长城汽车旗下哈弗汽车品牌,发布5月购车优惠,对全系换新车型推出一口价活动在5月购买哈弗全系车型可享高达 4 万元的限时优惠,还可以叠加享国补 / 地补最高 2 万元。具体来看,哈弗猛龙换新补贴
又崩了!曝哪吒汽车APP断网
“哪吒汽车APP网络异常”话题再次在网上引发热议。据多家媒体报道,从5月2日开始,多名网友反映哪吒汽车APP断网,导致无法使用车辆远程操控等功能。据部分哪吒汽车车主反映,因APP断网,车辆远程控制、蓝
阿维塔被曝“风阻系数造假”官方回应
5月3日,阿维塔科技法务部针对近期网络流传的风阻系数造假一事进行回应。官方表示:经详细巡查,此信息完全失实。阿维塔旗下产品技术参数均以官方发布为准,望周知。与此同时,还配上了一张辟谣的图片。从官方辟谣
新车低价陷阱!鸿蒙智行公告
5月2日,鸿蒙智行在其官方App发布《关于网络低价陷阱的提醒与公告》。公告内容提醒用户警惕社交媒体上出现的“新车低价”帖子,这些帖子涉及问界、智界、享界新车型,且这些帖子宣称可以代用户下单优惠购车。鸿
资讯
泄密小米汽车,媒体面临300万罚金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网络上出现了小米汽车的实车拍摄现场照片,疑为媒体泄密导致。对此,小米汽车相关人士回应媒体称,已经锁定泄密媒体,将根据签署的《保密承诺函》进行追责。该保密协议签署金额为300万人民币
存安全隐患!克莱斯勒年内两度召回牧马人混动车
3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最新召回公告。公告显示,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
雷丁汽车成老赖!
据天眼查显示,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被缙云县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资料显示,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王德金,注册资
企业申报名称已通过,一汽奥迪或将被独立
紧随一汽大众集团的多年的一汽奥迪近日被传出有新消息,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公布的《市场监管总局企业名称申报登记公告》中,发现“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企业名称已经正式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意味着一汽奥迪将有望被独立。
美国4月轻型车销售再跌2.3%德系三巨头齐降
《美国汽车新闻》报道,今年四月份美国轻型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3%(为1328649辆)轿车同比下滑7.9%,卡车,商用车微增6.3%其中丰田,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以及德系的奔驰,宝马,大众均销量下滑。 但日系本田,日产和现代在总体负增长情况下依然实现上涨。 美系车型均录得下跌 福特在四月份在美国地区销量较去年同期下跌4.7%,旗下豪华品牌下跌6.2%得益于市场对皮卡的强劲需求。F系皮卡和r...
撰稿人
最新24H热点 更多24H热点 >
最新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汽车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行业报导 更多行业报导 >
热点新闻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老虎车网 电车报告 AutoBeta AutoTimes 报价宝
汽车行业关注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虎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