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2更新内容 来源:汽车行业关注 小鑫 栏目导航: 汽车行业关注 > 资讯 >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7月04日报道——
近日,国外新能源汽车媒体公布了2021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数据统计的是电动化产品,包括了纯电动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从数据来看,在今年前五月销量前三品牌分别是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和大众,比亚迪完成对宝马的赶超,跻身排名第四。
排名第一的是特斯拉,其以绝对的优势领先众多品牌,2021年1-5月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76,459辆,其中特斯拉Model 3/Model Y销量分别为172,672辆和101,674辆。目前,特斯拉全球最大的两大市场是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其中2021年1-5月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为128588辆,占全球总销量的46.51%。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全球总销量近半,意味着特斯拉产品近半产品为中国消费者购买,间接体现了中国市场对特斯拉的重要性。
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仅次于特斯拉,2021年1-5月累计销量为161,610辆,主要的产品是宏光MINIEV。作为一款定位微型轿车的产品,宏光MINEV上市之后便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在国内市场多月蝉联新能源车型榜首。数据显示,2021年1-5月宏光MINIEV累计销量为152,667辆,与排名第一的特斯拉Model 3仅有2万辆的差距。当然,虽然皇冠MINIEV与特斯拉Model 3仅有2万辆的差距,但是特斯拉是一个全球品牌,其不单单依靠中国市场,因此宏光MINIEV在年内想要超过特斯拉Model 3还是有一定难度。
排名第三的是大众汽车,2021年前五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8,856辆。大众汽车主要依靠ID.4和ID.3两款电动汽车,前五月销量分别为26,271辆和23,939辆.相比于其它新能源汽车产品,大众ID.3和ID.4的销量还是相对较低,月均销量5000辆左右,再具体到各大市场,实际上月销量也就1000辆左右。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大众这两款电动车的上市时间并不长,在加上当前芯片短缺,这两款产品的不乐观表现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和大众外,比亚迪和宝马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超过了10万辆,分别为110,427辆和105,419辆。具体产品来看,前五月比亚迪汉EV销量为32,865辆,排名第四,宝马530e/Le为22,441辆。
排名第六-第十的品牌分别是梅赛德斯、沃尔沃、上汽、奥迪和标致,以上品牌销量分别为88,186辆、75,763辆、73,086辆、60,764辆、49,661辆。此后的品牌之间的销量差距较小,起亚为48,661辆,雷诺为48,627辆,丰田为43,960辆,榜单垫底的是斯柯达,前五月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6,061辆。具体来看,表现较好的产品主要由长城欧拉黑猫(25,503辆)、现代KONA EV(24,914辆)、广汽AION S(24,540辆)、雷诺Zoe(22,987辆)、奇瑞eQ(21,719辆)等。
该媒体还特别提示,不要忘记TOP20之外的汽车制造商,它们现在占总市场的23%,而在2020年它们的份额只有19%。20名之外都有哪些企业呢?例如长安汽车、保时捷、小鹏汽车、理想汽车。
从当前局势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品牌发展新能源产品的主要战场,包括大众、宝马、奥迪、奔驰等都在不断加快产品的推出,但是从短期来看,国内新能源仍然以中国品牌为主导,包括比亚迪、长城、广汽、上汽等传统品牌以及蔚来、理想、小鹏、哪吒等造车新势力品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车企需要投入更多发展技术,而先行者则会在自己的战线内继续保持优势。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3月31日,北京奔驰全新GLC长轴距版车型正式预售,预售价格区间为43-53万元。作为参考,现款北京奔驰GLC售价区间为40.63万-47.39万元。作为全新一代车型,新车在延续奔驰家族经典设计语言的
继昨日华为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后,据新浪汽车报道,问界门店在今日开始拆除所有“华为”相关字样的宣传物料。华为方面已确认此事属实,该决定由汽车BU CEO余承东亲自下达。在昨日的内部公告中,华为
《电车报告》从上汽奥迪官网了解到,2023款奥迪Q5 e-tron上市销售,推出6款常规车型,售价区间为29.85万-41.55万元;新增6款特别版车型,售价区间为33.15万-43.25万元。整体来
3月31日晚间十点许,北京市纪委监委发布最新通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0年7月31日,北汽集团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徐和谊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