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至2000年,墨斐一直担任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当时,上海通用是继“三大三小”之后,同期唯一被中国政府批准的合资项目,应该说是处在政府保护下,缺乏有效竞争的状态。2000年,中国汽车销售刚刚超过200万辆,而通用汽车销售不到3万辆,且只有别克新世纪和GL8两个车型,赛欧刚刚下线而已。
2014年,国产车加进口车,已经形成约2500万辆的市场规模,而观致仅有区区几千辆的销量,以墨菲15年前的经验何以应战?
观致汽车CEO墨菲
昨天,从各种渠道传出消息,原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墨菲(Phil Murtaugh),已经加盟观致汽车,出任新一任CEO。
对于这一选择,观致汽车董事长陈安宁对媒体透露,为观致选择CEO虽然谈不上百里挑一,但接触了现任和已卸任的全球汽车企业高层不亚于两位数。其过程是:首先墨菲是欧美人,便于维持观致国际化品牌的组织基因纯度。其次墨菲在跨国公司中国区成功过,有大公司管理经验和业绩,即使他离开后中国车市早已物是人非,观致股东也愿意再赌一把。毕竟能满足“在跨国公司中国区成功过的欧美高级经理人”这个指标的人屈指可数。
据陈介绍,这一过程中,包括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观致汽车外方股东和陈安宁本人。
对于十几年如一日做自主的奇瑞汽车及其董事长尹同跃,人们心存敬意。但是,对于这样一家企业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常常令人匪夷所思。比如之前,无论媒体人,还是公关人,都有直接出任销售总经理的历史。
最近一个例子,就是前任观致汽车市场及销售总监卫思梵,作为一个管理咨询人才,曾经在麦肯锡任职超过10年,因“有着极其严谨的逻辑思维”,其整个团队都被邀请到观致汽车来。结果,就是直接导致此次换人的2014年销售业绩,为了避免争议,具体的销售数据不提也罢。
此次,或许是卫思梵带给观致选人的“警示”是要找一位:“在跨国公司中国区成功过的欧美高级经理人”。
昔日“高大上”,对观致还有多少意义?
此次墨菲“出山”,媒体大多采用了如下的背景资料:
1996年至2000年,墨菲一直担任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从2000年到2005年,他任职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离开通用汽车后,墨菲在上海汽车集团担任执行副总裁,负责公司国际运营。
显然,这都是墨菲过关斩将、摧城拔寨的一面。这里也不妨逐一看一下墨菲昔日的“高大上”,到底对今日的观致还有多大的意义。
“1996年至2000年,墨斐一直担任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当时,上海通用是继“三大三小”之后,同期唯一被中国政府批准的合资项目,应该说是处在政府保护下,缺乏有效竞争的状态。2000年,中国汽车销售刚刚超过200万辆,而通用汽车销售不到3万辆,且只有别克新世纪和GL8两个车型,赛欧刚刚下线而已。
2014年,国产车加进口车,已经形成约2500万辆的市场规模,而观致仅有区区几千辆的销量,以墨菲15年前的经验何以应战?
再看“2000年到2005年,任职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其实,在这一职位上,更多地是从战略层面,与中方合作伙伴协调,对其总部负责,而不是经营某一个合资企业。
当然,在与上汽、柳州五菱的合作中,墨菲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这些经验不知会对观致提升品牌和销量有什么意义。
最后再看“离开通用汽车后,墨菲在上海汽车集团担任执行副总裁,负责公司国际运营”。
稍有记忆的同行都知道,墨菲之所以进入上汽集团,为的是运作韩国双龙和英国罗孚这两个海外汽车项目。当时,上汽缺乏具备企业国际经营经验和资本运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收购双龙、罗孚后,其经营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至于上汽集的双龙和罗孚两个海外项目结果如何,这里就不用赘述了吧。
近期在华推广电动车,是忽悠人吗?
其实,墨菲还有更近的背景资料,不一定是“走麦城”,但也多被“忽略”了,那就是他的电动车职业生涯。
2011年10月11-12日,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举行,作为美国科迪达(CODA)汽车公司CEO的墨菲高调接受了一些采访。当时,他以“电动车发展的春天马上就会到来”为题谈到:大家都在争论,到底何时才是电动机车发展的春天。但是,依我看,这个春天马上就会到来,电动机车即将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墨菲信誓旦旦地表示,我们和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制造商之一的天津力神公司创办了合资企业。我们的试验产品市场反响十分不错,品质全球第一。力神公司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之间的合作,联合了双方的技术优势,Coda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生产电动汽车的公司。
他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迅速,也是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也是Coda公司在中国一切行动的原因,我们建立了合资企业,和哈尔滨哈飞签订了合同,我们对于自己公司打入中国市场也十分开心。
次年4月,在北京车展期间,墨菲代表美国CODA控股与长城汽车签署合作协议,“旨在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实力的纯电动汽车”。
协议规定,长城将其关键技术能力与CODA快速的产品开发能力融合在一起,致力打造市场上最经济的纯电动汽车,并可与入门级内燃机引擎驱动车辆一较高低。全新电动汽车的车体将在长城位于河北保定的工厂内生产制造,双方合作的首款纯电动汽车将在2014年第二季度投产。
那么,与长城汽车签署协议两年多时间过去,距“双方合作的首款纯电动汽车将在2014年第二季度投产”,也半年多时间过去,人们没见到CODA的电动车产品,却能在观致找到新任CEO墨菲。
谁是墨菲的搭档?
此次报道,媒体多愿意提及谁谁谁与墨菲是“搭档”。如果一定要说墨菲的搭档,应该是后来成为上汽集团董事长的胡茂元,时任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
媒体引用的背景是:“1996年至2000年,墨菲一直担任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
胡茂元的简历显示,1995年9月起兼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浦东轿车项目组总经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1999年7月起升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总裁。
对于二人的关系,早就有媒体报道,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上汽人士说:“我觉得墨菲跟胡茂元的关系没法再好了。胡茂元很多场合公开说,我们像兄弟一样。但是胡茂元从来没有跟大众的人说过我们是兄弟。”
胡茂元升职之后,墨菲短暂的搭档也是如今的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他于1999年07月—2003年03月任上海通用总经理。
可见,在“1996年至2000年,墨菲一直担任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期间,他的搭档只有胡茂元和陈虹,其他人只是同事、下属,也许根本高攀不起“搭档”。
最后,对于此次墨菲出任观致CEO,陈安宁的一句话才是亮点:“即使他离开后中国车市早已物是人非,观致股东也愿意再赌一把”。那么,就让我们试看这一“赌局”的结果。祝观致好运!(中国经济网 张宇星)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除了微博还有微信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autoWeChat
比亚迪收购克莱斯勒?谣言!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8月16日报道——
8月16日上午,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发布微博表示:“网传比亚迪收购克莱斯勒,为不实信息!”据了解,此谣言最早源自海外,称比亚迪考虑收购克莱斯勒,包括克莱斯勒在美国的三大品牌以及八家工厂全部资产,如果收购成功,克莱斯勒将成为比亚迪进入美国市场的跳板,但最终遭到李云飞的否认。
克莱斯勒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创始人为沃尔特·克莱斯勒(Walter Chrysler)。由于克莱斯勒遭遇金融危机影响濒临破产,克莱斯勒于2009年正式破产,由美国政府和菲亚特接手。当前,克莱斯勒的负债已经超过100亿美元,选择破产已为最好的选择。当年,欧委会批准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收购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从而为两家公司“联姻”扫除一道法律障碍。2014年,菲亚特完全收购克莱斯勒,并将两家公司合并成为菲亚特克莱斯勒(FCA)。2021年,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FCA)与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合并,成为Stellantis集团,旗下拥有阿巴斯、阿尔法·罗密欧、克莱斯勒、雪铁龙、道奇、DS、菲亚特、菲亚特商用车、Jeep、蓝旗亚、玛莎拉蒂、欧宝、标致、RAM、沃克斯豪尔等15个汽车品牌,覆盖超豪华、豪华、主流乘用车乃至重型皮卡、SUV和轻型商务车等多个细分市场。
在中国市场,广汽集团曾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合资成立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菲克”),销售克莱斯勒品牌和Jeep品牌车型。2017年,广汽菲克销量22.23万辆,是成立以来的销量巅峰,此后开始走下坡路。2018年,菲亚特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广汽菲克仅销售Jeep品牌车型,而Jeep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连续五年销量下滑,最终于2022年向法院申请破产。
广汽菲克申请破产后,其资产开始公开拍卖,涉及广汽菲克长沙工厂、建筑物、机器设备等核心资产,起拍价为15.32亿元,首次拍卖于7月21日,起拍价为19.15亿元,但因无人出价最终流拍,第二次拍卖起拍价降低3.83亿元至15.32亿元,但仍然无人出价。
在中国市场,不管是克莱斯勒还是Jeep都未能取得成功,而比亚迪也不存在通过收购克莱斯勒以进入美国市场的动机。在5月举办的2024年米尔肯研究院全球峰会上,比亚迪公司执行副总裁兼美洲区CEO李柯曾表示:“我们没有在美国销售汽车的计划,现在的美国市场处于一个非常令人困惑的阶段。”今年5月,美国宣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大幅提高对中国“目标战略产品”的关税,其中包括将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从25%增加至100%以上、将半导体关税提高1倍至50%等,该新规计划8月1日生效,但就在生效的前一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突然发表声明推迟“至少两周时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克莱斯勒的产品线和品牌定位与当前比亚迪高度贴合,如方程豹与Jeep之间的高度贴合,道奇对应的皮卡市场比亚迪针已经发布SHARK,而克莱斯勒则是同时覆盖从家用到豪华的上下层市场线。当然,比亚迪收购克莱斯勒也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按照当年PSA合并时的50:50比例来看,比亚迪收购或控股克莱斯勒,最低付出成本约为1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8亿元。
虽然比亚迪否认正在推进收购克莱斯勒,但比亚迪未来在北美市场的拓展依然值得关注。进入2023年,比亚迪“出海”有了新方向——开始推进产能产线走出去,加快海外建厂步伐。目前,比亚迪已在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巴西等国家投资建厂。今年1月,比亚迪与匈牙利塞格德市政府正式签署比亚迪匈牙利乘用车工厂的土地预购协议,这是比亚迪在欧洲的第一家乘用车整车工厂,新工厂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生产电池与汽车整车,并为当地带来数千个工作岗位。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分享到
网友评论网友评论仅提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米汽车智驾更名辅助驾驶!
5月4日,小米汽车官网以及App对新车订购页面进行调整。新车定购页面显示,小米汽车将“智驾”字眼更名为“辅助驾驶”。具体来看,小米SU7标准版车型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由“小米智驾Pr
加大力度!长城哈弗全系推出一口价
近日,长城汽车旗下哈弗汽车品牌,发布5月购车优惠,对全系换新车型推出一口价活动在5月购买哈弗全系车型可享高达 4 万元的限时优惠,还可以叠加享国补 / 地补最高 2 万元。具体来看,哈弗猛龙换新补贴
又崩了!曝哪吒汽车APP断网
“哪吒汽车APP网络异常”话题再次在网上引发热议。据多家媒体报道,从5月2日开始,多名网友反映哪吒汽车APP断网,导致无法使用车辆远程操控等功能。据部分哪吒汽车车主反映,因APP断网,车辆远程控制、蓝
阿维塔被曝“风阻系数造假”官方回应
5月3日,阿维塔科技法务部针对近期网络流传的风阻系数造假一事进行回应。官方表示:经详细巡查,此信息完全失实。阿维塔旗下产品技术参数均以官方发布为准,望周知。与此同时,还配上了一张辟谣的图片。从官方辟谣
新车低价陷阱!鸿蒙智行公告
5月2日,鸿蒙智行在其官方App发布《关于网络低价陷阱的提醒与公告》。公告内容提醒用户警惕社交媒体上出现的“新车低价”帖子,这些帖子涉及问界、智界、享界新车型,且这些帖子宣称可以代用户下单优惠购车。鸿
资讯
认购溢价超69%!零跑汽车获6.59亿港元战略投资
近日,零跑汽车发布公告宣布获金华市产业基金及武义县金投超6亿港元战略性投资。据官方发布的公告显示:零跑汽车已有条件同意配发及发行总额为不超过2亿元(等值港元金额将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管理人采用的汇率计
20年增长被终结!中国成保时捷唯一下滑市场
日前,德国保时捷公布2022年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保时捷全球交付量为309884辆,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市场总交付量为93286辆,虽然连续八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但却是全球唯一下
品牌形象大跌,吉利经销商疑签约“网红周某”
网络消息,吉利汽车经销商以吉利品牌名义或签约网红“周某”,打出“受周某委托”,购买吉利汽车享优惠的营销宣传海报。从营销海报来看,这是广西南宁当地的一家吉利汽车授权经销商。海报内容显示,吉利汽车经销商受周某委托开展活动,随机抽取幸运电瓶车主享购买吉利汽车优惠,并打出周某金句——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资料介绍,广西南宁男子周某多次盗窃电动车,曾四次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因被捕后接受采访时表示:...
日系品牌第三财季营业利润全线下滑,无一幸免
2019年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全球汽车销量出现连续第二年下降,同时也是跌幅最大的一年,全球总销量9030万辆同比下滑4.3%。在此背景下,不少车企利润均出现下滑,包括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
雷克萨斯公布8月份中国销量达12.7万辆 同比增长24.9%
2019年8月,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6921辆;1-8月,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达126854辆,同比增长24.9%。值得一提的是,8月,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为4948台,占8月销量的29.2%;1-8月,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车型累计销量达42466台,同比增长33.5%,占比在华整体销量的33.5%。随销量增长,雷克萨斯将陆续在华投放新产品。其中新款雷克萨斯RX已于9月5日上市,值得...
撰稿人
最新24H热点 更多24H热点 >
最新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汽车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行业报导 更多行业报导 >
热点新闻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老虎车网 电车报告 AutoBeta AutoTimes 报价宝
汽车行业关注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虎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