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8月16日报道——
据媒体报道,机构数据显示,7月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量为26,653辆,环比下降超过40%,更是近5年来首次跌破2.7万辆。近3年来,奔驰第二低的月销量为3.6万辆,相比7月多出超过9000辆。
零售销量不包括进口车销量,奔驰在华由北京奔驰和福建奔驰构成。数据显示,7月北京奔驰销量为24968辆,在国内乘用车厂商中排名第24,福建奔驰为1685辆,在国内排名第81。如果按照单一品牌来看,奔驰销量在国内排名第22,相比于6月下滑了6位。具体车型来看,7月奔驰品牌无一款车型销量过万,最热销的是奔驰E级,为7700辆,奔驰GLC和奔驰C级分别为7514辆、6870辆,其它车型表现惨淡。
在当今汽车市场,新能源浪潮正以汹涌之势席卷而来。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2025年上半年,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为546.8万辆,同比增长33.3%,渗透率超过50%。国产新能源品牌,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在市场上大放异彩,给传统豪华品牌带来了巨大的销售压力。以问界M9为例,它已连续6个月在50万元以上车型中获得单车型销冠,其出色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豪华的内饰配置,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反观奔驰,在电动车领域的转型步伐却显得有些迟缓。尽管奔驰早在2016年就发布全新的电动品牌EQ,但其电动车型的销量却一直不尽如人意。2025年前7月,奔驰新能源销量最高的车型是EQB,只有1871辆,EQE SUV为1713辆,EQA为1127辆,EQE为866辆,加起来只有5577辆。曾经在燃油车时代引以为傲的品牌溢价,在电动车领域似乎难以延续。消费者在选购电动车时,更加注重车辆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智能配置等因素,而奔驰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导致其电动车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奔驰以往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在价格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姿态。然而,如今市场形势的变化让奔驰的价格策略逐渐失效。奔驰C级、奔驰E级等主力车型纷纷大幅降价,然而即便如此大幅度的降价,也未能有效拉动销量的增长。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在市场降价潮中持观望态度,期待更低的价格;另一方面,竞争对手的价格同样在不断下探,奔驰的降价优势并不明显。此外,频繁的降价也对奔驰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让消费者对其品牌价值产生了怀疑。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奔驰并非没有做出努力。年初,奔驰被曝出将EQ系列取消,并入其他常规车型序列;3月,奔驰纯电CLA发布,将在秋季上市,目前已经开放预订;6月,奔驰官宣燃油与电动双轨并行策略,奔驰明年将推出至少18款新车,其中新能源车型(含纯电、插混)达10款。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奔驰正在加快电动化转型的步伐,但能否得到客观的市场改变,还不得而知。
奔驰的转型速度似乎仍然赶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与国内新能源品牌相比,奔驰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创新略显不足。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关键领域,奔驰的表现并不突出。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奔驰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这是奔驰管理层以及广大消费者都极为关注的问题。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8月15日,爱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郭超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总经理;夏子鹏卸任财务负责人。两人卸任后,由刘堃接任法定代表人、董事,并担任经理、财务负责人。爱驰汽
据媒体报道,机构数据显示,7月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量为26,653辆,环比下降超过40%,更是近5年来首次跌破2.7万辆。近3年来,奔驰第二低的月销量为3.6万辆,相比7月多出超过9000辆。零售销量
近日,关于小米汽车的“轮轴比”一事,在网络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8月14日,针对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一丰赵东 此前在微博指出小米YU7宣传的“3倍轮轴比”其实应该是4倍的说法。小米汽车
8月15日,2025款奥迪Q2L正式上市,共推出两款车型,指导价分别为17.18万和18.58万元,和在售车型的指导价不变。新车作为年代款车型,外观基本沿用在售车型设计语言,仅针对细节和配置进行调整。
8月15日,新一代智己LS6正式开启预售,新车共推出款车型,售价区间为万元。作为换代车型,新一代智己LS6将搭载“恒星”超级增程系统,由1.5T发动机与电动机组合而成,并搭配66kWh电池组,纯电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