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11月25日报道——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逐渐向小排量化的趋势发展,越来越多车企推行三缸发动机,但由于三缸普遍接受程度不高,让不少车企又重拾“四缸机”的策略。例如别克此前因推出的三缸车型,致销量出现明显的下滑。
日前,上汽通用汽车别克市场营销部部长牛峰在接受采访时,再次提及了三缸发动机的想法。其表示作为率先在家用车领域全面普及三缸发动机的车企,上汽通用承担了较大的市场压力,也引起了别克品牌部分车型过去两年销量的波动。
牛峰坦承,在面对中国不同区域用户的需求上,用三缸机全面替代四缸机存在考虑不够周全之处。这主要还是因中国用户需求差异较大,消费者对三缸机的接受度不高所致。当时用三缸时,整个英朗月销量最低的时候大概下滑到了一万二到一万三的销量。
有数据统计,别克旗下最主销的英朗2017年的销量为42.1万辆,与朗逸、轩逸平起平坐,但换装动力后的2018年,英朗的销量跌至26.2万辆。2019年英朗销量为28万辆,但维持销量的背后也让上汽通用付出了沉重代价,终端优惠4-5万抛售,基本是降价最狠的合资A级轿车了。正是如此,在大幅让利之下才得以勉强保证英朗的销量,但这也让上汽通用的价格体系大幅受挫,品牌声誉受损。
牛峰表示,当时上三缸机主要是考虑发动机小排量高效率、低油耗是趋势,并且现在很多合资品牌包括豪华品牌也在做小排量。
据此前媒体报道,一位来自上海别克经销商的高级销售经理表示,主要是通用三缸机的举措“速度太快、太过激进,缺少周密的计划”。他还透露,在经销商会议上有数百家经销商劝说通用汽车放弃“三缸机”搭载计划,他所在的公司也是其中之一,但最终还是推出三缸车型。
因此,三缸机器其实是厂家为符合越趋严苛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规定而定下的产品策略,厂家应对法规的产物,最终推广到市场当中,目前阶段消费者往往难以接受,除非价格上作出让步。
无奈市场表现,别克还是选择重拾“四缸发动机”, 随着搭载1.5L四缸发动机的英朗推出,也帮助别克品牌的销量得到逐渐的回升,10月英朗车型终端零售量达到36,000台左右,重返合资主流家轿的第一梯队。
不过,牛峰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别克就此放弃了三缸发动机。“单缸最优”一直是上汽通用发动机的设计理念,发动机小排量、高效率也是无可争议的大趋势,包括豪华品牌在内的几乎所有品牌都在朝着这个方向。
因此,从今年开始,别克也将逐步在原有搭载1.3T三缸发动机的车型上增加了48V轻混动技术,作为主要推行路线。如今整个三缸还是占到销售的一定比例,仍然维持在30%-35%,而我们把四缸自吸发动机拿回来,主要是为了满足整体客户需求。
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产品,48V轻混技术也会在未来很多产品中用,明年有一些中级SUV比昂科威S等都会配备48V,包括我们GL8做进一步的升级,还会推出重量级的产品。
不管怎么说,推行“三缸发动机”或将成为趋势,毕竟小排量化的发展将更符合政策的标准,只是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如今丰田品牌也已搭载1.5L三缸发动机在新车型上,加上已有的宝马、福特、本田、吉利、领克、上汽等品牌,三缸发动机的阵营并没有缩小。因此牛峰表示别克会一直坚持将1.3T+48V技术做下去,坚持做到更多主流合资品牌加入进来。
据上汽通用别克最新销量显示,10月份别克汽车销售99057辆(批发销量),同比增长27%,这一成绩直接刷新了别克近两年来最高月销量。1-10月总销量达到687439辆,同比下滑4.1%。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4月25日,在上海车展公众日首日,上汽大众展台发生小插曲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一男子手持专业三维扫描设备对未上市的ID.3 GTX套件款展车进行数据建模采集。因行为异常引起现场工作人员关注,现场工作人
近日,在2025 上海车展上,保时捷官方宣布中国研发中心成立,该研发中心将在今年下半年投入运营。据官方介绍,新建研发中心主要专注于面向中国市场的“软硬一体”信息娱乐系统及驾驶辅助解决方案的开发。据了解
在2025上海车展上,AUDI品牌正式发布首款量产车——奥迪E5 Sportback。据了解,不同于上汽奥迪现有的产品线,AUDI是独立品牌,由奥迪和上汽打造的新品牌,针对中国市场研发,而首款车型奥迪
近日,长城汽车与汽车博主“向北不断电”的名誉纠纷案终于落下帷幕。法院最终判赔该汽车博主赔偿1.5万元,及公开向长城汽车道歉。4月22日,汽车博主“向北不断电”在微博发布致歉声明。内容中,该博主指出法院
据国家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显示,浙江极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浙江枫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新增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为股东,持股仅0.01%。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极越汽车科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