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份全国国产C级轿车销量排行榜:1.奥迪A6L 12328辆;2.宝马5系 11530辆;3.奔驰E级 3917辆;4.凯迪拉克XTS 2429辆;5.丰田皇冠 2141辆;6.沃尔沃S80L 351辆;7.凯迪拉克SLS赛威 1辆。除已停产的SLS赛威和不再上报数据的红旗H7外,仅宝马5系销量下滑,其余国产C级轿车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2014年7月份全国国产C级轿车销量排行榜:1.奥迪A6L 12328辆;2.宝马5系 11530辆;3.奔驰E级 3917辆;4.凯迪拉克XTS 2429辆;5.丰田皇冠 2141辆;6.沃尔沃S80L 351辆;7.凯迪拉克SLS赛威 1辆。除已停产的SLS赛威和不再上报数据的红旗H7外,仅宝马5系销量下滑,其余国产C级轿车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1月14日报道——
据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创下历史记录。此前,2022年和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分别为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201.5万辆(同比增长101.1%)。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相当于2021年和2022年总和,引发国内外强烈关注。美联社报道称,中国或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日本2023年汽车出口数据将于1月底公布。日本共同社表示,这将是日本自2016年以来首次失去榜首位置。
日系车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节油性能在全球赢得大量市场份额。1980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商,在此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稳坐汽车出口世界第一的宝座。2016年后,在全球汽车消费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日本汽车出口规模增幅微乎其微。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消费者购车欲望下滑叠加出口运输不畅,日本汽车出口数量大幅下降,202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22.36%至374.08万辆,2021年全球各地疫情逐渐好转又遇到了芯片供应危机,日本汽车出口量微幅增长至381.89万辆。2022年,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和本土企业品牌号召力的提高,开始不断蚕食德日系品牌的市场,虽然日本汽车出口328万辆仍位居全球第一,但相比中国的311.1万辆已没有太大差距。
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虽然这一结论还尚未盖棺定论,但基本板上钉钉。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11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预计2023年全年汽车出口量在435万辆左右,这一数据与2023年的522.1万辆中国汽车出口量相差近百万辆。此前一年,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德国,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
北美是日本汽车最大的出口地,领先全球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该市场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能力更强且消费意愿更高。在此基础上,北美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且汽车修理的人工成本高,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油耗和质量的稳定性有着较高要求,凭借耐久性、较高的性价比以及节油性能使得同价位的日系汽车成为美国消费汽车的主要对象,在德系和美系汽车中脱颖而出。其次是欧洲市场,整体表现不如北美,因为欧洲市场整体油价更贵,更省油的柴油车更受追捧,而德系车在柴油技术方面十分突出,日系车无法与之抗衡。同时,德国、英国、法国是欧洲汽车发展的基业,欧洲市场对于日系等其它系别品牌排斥明显,使得日系车进入该市场相对艰难。
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累计进口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德国、日本和美国。2022年后,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和本土企业品牌号召力的提高,开始不断蚕食德日系品牌的市场,日系车仅凭性价比和低油耗已难以生存下去,再加上日系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急剧下滑。2023年,丰田、本田、日产在中国市场销量均下滑,其中日产中国下滑24%。
也正是因为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走向全球,汽车出口量猛增,而俄罗斯则是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目的地。据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数据显示,2023年有6个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俄罗斯销量前十名,第一名是俄罗斯品牌拉达(Lada),全年销量为32.4万辆,中国品牌占据从第二名至第七名的位置,奇瑞在中国品牌中销量第一(118950辆,市场份额为11.2%);排名第三的是哈弗(111720辆,市场份额为10.6%)。此外,吉利(93553辆)、长安(47765辆)、星途(42152辆)、欧萌达(41983辆汽车)进入前十。
中国汽车不仅足够供应国内市场,还可以对海外市场进行补位。地缘政治变化、新冠疫情导致的国际供应链体系受挫等外部因素,都成为中国汽车加速出海的机会。新冠疫情期间,全球汽车产业链遭受严重冲击,部分海外车企由于供应链短缺,不得不减少车辆的供给,而中国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能够进行有效协同。
对中国车企而言,目光不能仅限于国内,走出国门才是硬道理。
近两年来,长城、比亚迪、长安、上汽、奇瑞等众多中国车企瞄准海外投资建厂。以比亚迪为例,目前比亚迪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9个国家及地区。比亚迪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比亚迪拥有20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这让我们对行业的技术变革和战略布局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比亚迪在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4.28万辆。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累计交付量为94.7万辆,这一数据占特斯拉全球交付总量的一半以上,其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不仅在中国大陆交付,也远销亚太、欧洲等多个市场。2023年,34.4万辆由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中国制造特斯拉”出口海外市场,同比增长26.9%。
中国汽车出口表现越来越亮眼,的确容易引发媒体关注,这是对中国汽车的一大鼓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汽车出口数量是按照属地原则来统计,其中也包含了外资品牌在当地生产然后出口的汽车数量,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汽车出口数量作为评判标准。实际上,中国汽车全球化步伐较晚,近年来才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市场,中企的海外布局和技术输出也刚刚开始。可以说,国际媒体对中国“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这种身份定位,表达了它们对中国汽车进步成绩的认可,对中国汽车产品的接受。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7月1日,比亚迪对外公布2025年6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2025年6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8.26万辆,同比增长11.98%。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20.69万辆,同比增长42.50%;插电混动车
7月2日,乐道品牌全新车型——乐道L90内饰官图正式发布。综合此前报道,乐道L90定位旗舰级SUV,新车基于蔚来NT3.0平台打造,采用纯电动力,将于7月10日预售,三季度上市。内饰方面,乐道L90采
7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超豪华品牌宾利汽车正式官宣,全新宾利双翼徽章正式发布。据了解,新车标由现任设计总监Robin Page主导,呈现出更具现代感与前卫精神的设计语言。新车标依然采用标志性的双翼“
日前,国家网信办官方公众号“网信中国”发文表示,国家网信办扎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强化涉企
天眼查信息显示,爱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AIWAYS Hong Kong Holdings Limited,冻结股权数额15亿人民币,冻结期限3年,自2025年6月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1月14日报道——
据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创下历史记录。此前,2022年和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分别为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201.5万辆(同比增长101.1%)。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相当于2021年和2022年总和,引发国内外强烈关注。美联社报道称,中国或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日本2023年汽车出口数据将于1月底公布。日本共同社表示,这将是日本自2016年以来首次失去榜首位置。
日系车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节油性能在全球赢得大量市场份额。1980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商,在此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稳坐汽车出口世界第一的宝座。2016年后,在全球汽车消费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日本汽车出口规模增幅微乎其微。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消费者购车欲望下滑叠加出口运输不畅,日本汽车出口数量大幅下降,202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22.36%至374.08万辆,2021年全球各地疫情逐渐好转又遇到了芯片供应危机,日本汽车出口量微幅增长至381.89万辆。2022年,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和本土企业品牌号召力的提高,开始不断蚕食德日系品牌的市场,虽然日本汽车出口328万辆仍位居全球第一,但相比中国的311.1万辆已没有太大差距。
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虽然这一结论还尚未盖棺定论,但基本板上钉钉。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11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预计2023年全年汽车出口量在435万辆左右,这一数据与2023年的522.1万辆中国汽车出口量相差近百万辆。此前一年,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德国,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
北美是日本汽车最大的出口地,领先全球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该市场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能力更强且消费意愿更高。在此基础上,北美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且汽车修理的人工成本高,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油耗和质量的稳定性有着较高要求,凭借耐久性、较高的性价比以及节油性能使得同价位的日系汽车成为美国消费汽车的主要对象,在德系和美系汽车中脱颖而出。其次是欧洲市场,整体表现不如北美,因为欧洲市场整体油价更贵,更省油的柴油车更受追捧,而德系车在柴油技术方面十分突出,日系车无法与之抗衡。同时,德国、英国、法国是欧洲汽车发展的基业,欧洲市场对于日系等其它系别品牌排斥明显,使得日系车进入该市场相对艰难。
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累计进口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德国、日本和美国。2022年后,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和本土企业品牌号召力的提高,开始不断蚕食德日系品牌的市场,日系车仅凭性价比和低油耗已难以生存下去,再加上日系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急剧下滑。2023年,丰田、本田、日产在中国市场销量均下滑,其中日产中国下滑24%。
也正是因为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走向全球,汽车出口量猛增,而俄罗斯则是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目的地。据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数据显示,2023年有6个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俄罗斯销量前十名,第一名是俄罗斯品牌拉达(Lada),全年销量为32.4万辆,中国品牌占据从第二名至第七名的位置,奇瑞在中国品牌中销量第一(118950辆,市场份额为11.2%);排名第三的是哈弗(111720辆,市场份额为10.6%)。此外,吉利(93553辆)、长安(47765辆)、星途(42152辆)、欧萌达(41983辆汽车)进入前十。
中国汽车不仅足够供应国内市场,还可以对海外市场进行补位。地缘政治变化、新冠疫情导致的国际供应链体系受挫等外部因素,都成为中国汽车加速出海的机会。新冠疫情期间,全球汽车产业链遭受严重冲击,部分海外车企由于供应链短缺,不得不减少车辆的供给,而中国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能够进行有效协同。
对中国车企而言,目光不能仅限于国内,走出国门才是硬道理。
近两年来,长城、比亚迪、长安、上汽、奇瑞等众多中国车企瞄准海外投资建厂。以比亚迪为例,目前比亚迪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9个国家及地区。比亚迪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比亚迪拥有20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这让我们对行业的技术变革和战略布局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比亚迪在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4.28万辆。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累计交付量为94.7万辆,这一数据占特斯拉全球交付总量的一半以上,其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不仅在中国大陆交付,也远销亚太、欧洲等多个市场。2023年,34.4万辆由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中国制造特斯拉”出口海外市场,同比增长26.9%。
中国汽车出口表现越来越亮眼,的确容易引发媒体关注,这是对中国汽车的一大鼓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汽车出口数量是按照属地原则来统计,其中也包含了外资品牌在当地生产然后出口的汽车数量,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汽车出口数量作为评判标准。实际上,中国汽车全球化步伐较晚,近年来才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市场,中企的海外布局和技术输出也刚刚开始。可以说,国际媒体对中国“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这种身份定位,表达了它们对中国汽车进步成绩的认可,对中国汽车产品的接受。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7月1日,比亚迪对外公布2025年6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2025年6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8.26万辆,同比增长11.98%。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20.69万辆,同比增长42.50%;插电混动车
7月2日,乐道品牌全新车型——乐道L90内饰官图正式发布。综合此前报道,乐道L90定位旗舰级SUV,新车基于蔚来NT3.0平台打造,采用纯电动力,将于7月10日预售,三季度上市。内饰方面,乐道L90采
7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超豪华品牌宾利汽车正式官宣,全新宾利双翼徽章正式发布。据了解,新车标由现任设计总监Robin Page主导,呈现出更具现代感与前卫精神的设计语言。新车标依然采用标志性的双翼“
日前,国家网信办官方公众号“网信中国”发文表示,国家网信办扎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强化涉企
天眼查信息显示,爱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AIWAYS Hong Kong Holdings Limited,冻结股权数额15亿人民币,冻结期限3年,自2025年6月
除了微博还有微信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autoWeChat
超日本!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1月14日报道——
据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创下历史记录。此前,2022年和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分别为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201.5万辆(同比增长101.1%)。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相当于2021年和2022年总和,引发国内外强烈关注。美联社报道称,中国或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日本2023年汽车出口数据将于1月底公布。日本共同社表示,这将是日本自2016年以来首次失去榜首位置。
日系车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节油性能在全球赢得大量市场份额。1980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商,在此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稳坐汽车出口世界第一的宝座。2016年后,在全球汽车消费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日本汽车出口规模增幅微乎其微。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消费者购车欲望下滑叠加出口运输不畅,日本汽车出口数量大幅下降,202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22.36%至374.08万辆,2021年全球各地疫情逐渐好转又遇到了芯片供应危机,日本汽车出口量微幅增长至381.89万辆。2022年,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和本土企业品牌号召力的提高,开始不断蚕食德日系品牌的市场,虽然日本汽车出口328万辆仍位居全球第一,但相比中国的311.1万辆已没有太大差距。
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虽然这一结论还尚未盖棺定论,但基本板上钉钉。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11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预计2023年全年汽车出口量在435万辆左右,这一数据与2023年的522.1万辆中国汽车出口量相差近百万辆。此前一年,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德国,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
北美是日本汽车最大的出口地,领先全球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该市场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能力更强且消费意愿更高。在此基础上,北美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且汽车修理的人工成本高,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油耗和质量的稳定性有着较高要求,凭借耐久性、较高的性价比以及节油性能使得同价位的日系汽车成为美国消费汽车的主要对象,在德系和美系汽车中脱颖而出。其次是欧洲市场,整体表现不如北美,因为欧洲市场整体油价更贵,更省油的柴油车更受追捧,而德系车在柴油技术方面十分突出,日系车无法与之抗衡。同时,德国、英国、法国是欧洲汽车发展的基业,欧洲市场对于日系等其它系别品牌排斥明显,使得日系车进入该市场相对艰难。
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累计进口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德国、日本和美国。2022年后,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和本土企业品牌号召力的提高,开始不断蚕食德日系品牌的市场,日系车仅凭性价比和低油耗已难以生存下去,再加上日系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急剧下滑。2023年,丰田、本田、日产在中国市场销量均下滑,其中日产中国下滑24%。
也正是因为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走向全球,汽车出口量猛增,而俄罗斯则是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目的地。据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数据显示,2023年有6个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俄罗斯销量前十名,第一名是俄罗斯品牌拉达(Lada),全年销量为32.4万辆,中国品牌占据从第二名至第七名的位置,奇瑞在中国品牌中销量第一(118950辆,市场份额为11.2%);排名第三的是哈弗(111720辆,市场份额为10.6%)。此外,吉利(93553辆)、长安(47765辆)、星途(42152辆)、欧萌达(41983辆汽车)进入前十。
中国汽车不仅足够供应国内市场,还可以对海外市场进行补位。地缘政治变化、新冠疫情导致的国际供应链体系受挫等外部因素,都成为中国汽车加速出海的机会。新冠疫情期间,全球汽车产业链遭受严重冲击,部分海外车企由于供应链短缺,不得不减少车辆的供给,而中国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能够进行有效协同。
对中国车企而言,目光不能仅限于国内,走出国门才是硬道理。
近两年来,长城、比亚迪、长安、上汽、奇瑞等众多中国车企瞄准海外投资建厂。以比亚迪为例,目前比亚迪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9个国家及地区。比亚迪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比亚迪拥有20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这让我们对行业的技术变革和战略布局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比亚迪在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4.28万辆。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累计交付量为94.7万辆,这一数据占特斯拉全球交付总量的一半以上,其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不仅在中国大陆交付,也远销亚太、欧洲等多个市场。2023年,34.4万辆由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中国制造特斯拉”出口海外市场,同比增长26.9%。
中国汽车出口表现越来越亮眼,的确容易引发媒体关注,这是对中国汽车的一大鼓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汽车出口数量是按照属地原则来统计,其中也包含了外资品牌在当地生产然后出口的汽车数量,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汽车出口数量作为评判标准。实际上,中国汽车全球化步伐较晚,近年来才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市场,中企的海外布局和技术输出也刚刚开始。可以说,国际媒体对中国“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这种身份定位,表达了它们对中国汽车进步成绩的认可,对中国汽车产品的接受。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分享到
网友评论网友评论仅提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同比增长33.04%!比亚迪半年销量出炉
7月1日,比亚迪对外公布2025年6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2025年6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8.26万辆,同比增长11.98%。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20.69万辆,同比增长42.50%;插电混动车
即将预售!乐道L90内饰官图发布
7月2日,乐道品牌全新车型——乐道L90内饰官图正式发布。综合此前报道,乐道L90定位旗舰级SUV,新车基于蔚来NT3.0平台打造,采用纯电动力,将于7月10日预售,三季度上市。内饰方面,乐道L90采
官宣!宾利汽车更换车标
7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超豪华品牌宾利汽车正式官宣,全新宾利双翼徽章正式发布。据了解,新车标由现任设计总监Robin Page主导,呈现出更具现代感与前卫精神的设计语言。新车标依然采用标志性的双翼“
网信办通报!博主被封
日前,国家网信办官方公众号“网信中国”发文表示,国家网信办扎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强化涉企
爱驰汽车科技上海公司15亿股权被冻结!
天眼查信息显示,爱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AIWAYS Hong Kong Holdings Limited,冻结股权数额15亿人民币,冻结期限3年,自2025年6月
资讯
新车6.5折销售,合资品牌雪佛兰终端骨折降价
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环境中,品牌分化愈演愈烈,部分合资品牌依靠终端大幅降价优惠苦苦支撑,甚至不惜自降身价与自主品牌竞争,长此以往对品牌冲击很大,更不利于良性发展。合资车企上汽通用早几年通过扩张路线达到年销200万辆汽车,如今却走上“以价换量”之路。上汽通用旗下拥有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三大品牌,其中雪佛兰品牌市场定位较低,其销量占比也相对较低。有网友反映,目前车市价格诱人,在雪佛兰展厅看了看,打出6...
2019年5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详解
6月3日,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月度形势分析会上,精真估发布了《2019年5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 在2019年中旬,汽车行业将迎来两个大限,一个是7月1日起国六排放标准的切换,第二个是6月25日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过渡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冰火两重天,呈现价格“猛跌”和“猛涨”的趋势,切换国六标准后,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国六车型,国五车型大量降价清库,而新能源则有望补贴过渡即将结束,将会迅速涨价。 5月...
“神车”首款纯电动官图发布,网友评论褒贬不一
近日,上汽通用五菱又有一个大动作,根据工信部产品公示,可以看到上汽通用五菱品牌即将推出旗下首款纯电动车,但是只标配四个座椅,这一次,五菱将消费目标定格在了“老年代步车”市场。据了解,该车将于年内上市,官方尚未公布该车的详细信息。从官图来看,五菱纯电动将推出四种配色供消费者选择,分别是淡蓝、暗灰、亮红和纯白(非官方名称)。从外观来看,五菱纯电动的造型与当前五菱品牌的车型风格基本保持一致,采用两门四座...
在华管理层调整!Stellantis集团官宣
3月7日,欧洲汽车制造巨头Stellantis集团宣布调整其在华管理层,由忻天舒担任Stellantis集团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及“Stellantis集团-零跑科技战略联盟”负责人,同时,忻天舒也将继续
疑似三菱全新欧蓝德国产文件曝光,今年10月国产
三菱作为一个较早期进入国内市场的品牌,凭借欧蓝德车型已在华销售多年,但由于现款车型已历经7年未曾换代,已进入产品末期,因此官方将对该车型进行换代。根据最新消息显示,国产三菱欧蓝德将于今年投产。
撰稿人
最新24H热点 更多24H热点 >
最新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汽车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行业报导 更多行业报导 >
热点新闻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老虎车网 电车报告 AutoBeta AutoTimes 报价宝
汽车行业关注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虎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