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份全国国产C级轿车销量排行榜:1.奥迪A6L 12328辆;2.宝马5系 11530辆;3.奔驰E级 3917辆;4.凯迪拉克XTS 2429辆;5.丰田皇冠 2141辆;6.沃尔沃S80L 351辆;7.凯迪拉克SLS赛威 1辆。除已停产的SLS赛威和不再上报数据的红旗H7外,仅宝马5系销量下滑,其余国产C级轿车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2014年7月份全国国产C级轿车销量排行榜:1.奥迪A6L 12328辆;2.宝马5系 11530辆;3.奔驰E级 3917辆;4.凯迪拉克XTS 2429辆;5.丰田皇冠 2141辆;6.沃尔沃S80L 351辆;7.凯迪拉克SLS赛威 1辆。除已停产的SLS赛威和不再上报数据的红旗H7外,仅宝马5系销量下滑,其余国产C级轿车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1月14日报道——
据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创下历史记录。此前,2022年和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分别为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201.5万辆(同比增长101.1%)。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相当于2021年和2022年总和,引发国内外强烈关注。美联社报道称,中国或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日本2023年汽车出口数据将于1月底公布。日本共同社表示,这将是日本自2016年以来首次失去榜首位置。
日系车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节油性能在全球赢得大量市场份额。1980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商,在此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稳坐汽车出口世界第一的宝座。2016年后,在全球汽车消费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日本汽车出口规模增幅微乎其微。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消费者购车欲望下滑叠加出口运输不畅,日本汽车出口数量大幅下降,202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22.36%至374.08万辆,2021年全球各地疫情逐渐好转又遇到了芯片供应危机,日本汽车出口量微幅增长至381.89万辆。2022年,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和本土企业品牌号召力的提高,开始不断蚕食德日系品牌的市场,虽然日本汽车出口328万辆仍位居全球第一,但相比中国的311.1万辆已没有太大差距。
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虽然这一结论还尚未盖棺定论,但基本板上钉钉。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11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预计2023年全年汽车出口量在435万辆左右,这一数据与2023年的522.1万辆中国汽车出口量相差近百万辆。此前一年,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德国,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
北美是日本汽车最大的出口地,领先全球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该市场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能力更强且消费意愿更高。在此基础上,北美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且汽车修理的人工成本高,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油耗和质量的稳定性有着较高要求,凭借耐久性、较高的性价比以及节油性能使得同价位的日系汽车成为美国消费汽车的主要对象,在德系和美系汽车中脱颖而出。其次是欧洲市场,整体表现不如北美,因为欧洲市场整体油价更贵,更省油的柴油车更受追捧,而德系车在柴油技术方面十分突出,日系车无法与之抗衡。同时,德国、英国、法国是欧洲汽车发展的基业,欧洲市场对于日系等其它系别品牌排斥明显,使得日系车进入该市场相对艰难。
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累计进口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德国、日本和美国。2022年后,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和本土企业品牌号召力的提高,开始不断蚕食德日系品牌的市场,日系车仅凭性价比和低油耗已难以生存下去,再加上日系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急剧下滑。2023年,丰田、本田、日产在中国市场销量均下滑,其中日产中国下滑24%。
也正是因为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走向全球,汽车出口量猛增,而俄罗斯则是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目的地。据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数据显示,2023年有6个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俄罗斯销量前十名,第一名是俄罗斯品牌拉达(Lada),全年销量为32.4万辆,中国品牌占据从第二名至第七名的位置,奇瑞在中国品牌中销量第一(118950辆,市场份额为11.2%);排名第三的是哈弗(111720辆,市场份额为10.6%)。此外,吉利(93553辆)、长安(47765辆)、星途(42152辆)、欧萌达(41983辆汽车)进入前十。
中国汽车不仅足够供应国内市场,还可以对海外市场进行补位。地缘政治变化、新冠疫情导致的国际供应链体系受挫等外部因素,都成为中国汽车加速出海的机会。新冠疫情期间,全球汽车产业链遭受严重冲击,部分海外车企由于供应链短缺,不得不减少车辆的供给,而中国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能够进行有效协同。
对中国车企而言,目光不能仅限于国内,走出国门才是硬道理。
近两年来,长城、比亚迪、长安、上汽、奇瑞等众多中国车企瞄准海外投资建厂。以比亚迪为例,目前比亚迪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9个国家及地区。比亚迪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比亚迪拥有20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这让我们对行业的技术变革和战略布局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比亚迪在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4.28万辆。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累计交付量为94.7万辆,这一数据占特斯拉全球交付总量的一半以上,其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不仅在中国大陆交付,也远销亚太、欧洲等多个市场。2023年,34.4万辆由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中国制造特斯拉”出口海外市场,同比增长26.9%。
中国汽车出口表现越来越亮眼,的确容易引发媒体关注,这是对中国汽车的一大鼓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汽车出口数量是按照属地原则来统计,其中也包含了外资品牌在当地生产然后出口的汽车数量,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汽车出口数量作为评判标准。实际上,中国汽车全球化步伐较晚,近年来才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市场,中企的海外布局和技术输出也刚刚开始。可以说,国际媒体对中国“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这种身份定位,表达了它们对中国汽车进步成绩的认可,对中国汽车产品的接受。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9月6日,威马汽车在官方微博发布《关于“新威马汽车”重组情况的说明》。威马汽车发布的《致供应商白皮书》中显示,新股东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翔飞”)已接管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
据媒体报道,凯翼汽车日前推出了一项引人的购车福利,购买凯翼任意一款车型,就可以通过官方APP以75折优惠购买五粮液旗下各款白酒产品,包括备受市场青睐的第八代普五。据凯翼汽车APP显示,其销售的500m
9月5日晚间,极狐法务部发布声明。声明内容显示,继9月1日极狐汽车发布声明,点名曝光腾讯视频账号“戴庆伟”(视频号ID:sphTfYiBJt1Jalp)持续发布针对极狐品牌及产品的不实言论后,短期内今
9月5日,吉利汽车在港发布公告,在当天下午召开的股东特别大会上,独立股东以95.14%高票率通过吉利汽车合并极氪议案。吉利汽车表示,该议案获批标志着吉利汽车继7月15日与极氪签署正式合并协议后,落实“
9月5日,捷达VS8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8.9-10.4万元。据了解,捷达VS8定位中型SUV,是捷达独立后推出的第五款量产车,基于大众MQB EVO平台打造,采用全新的外观与内饰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1月14日报道——
据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创下历史记录。此前,2022年和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分别为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201.5万辆(同比增长101.1%)。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相当于2021年和2022年总和,引发国内外强烈关注。美联社报道称,中国或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日本2023年汽车出口数据将于1月底公布。日本共同社表示,这将是日本自2016年以来首次失去榜首位置。
日系车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节油性能在全球赢得大量市场份额。1980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商,在此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稳坐汽车出口世界第一的宝座。2016年后,在全球汽车消费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日本汽车出口规模增幅微乎其微。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消费者购车欲望下滑叠加出口运输不畅,日本汽车出口数量大幅下降,202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22.36%至374.08万辆,2021年全球各地疫情逐渐好转又遇到了芯片供应危机,日本汽车出口量微幅增长至381.89万辆。2022年,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和本土企业品牌号召力的提高,开始不断蚕食德日系品牌的市场,虽然日本汽车出口328万辆仍位居全球第一,但相比中国的311.1万辆已没有太大差距。
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虽然这一结论还尚未盖棺定论,但基本板上钉钉。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11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预计2023年全年汽车出口量在435万辆左右,这一数据与2023年的522.1万辆中国汽车出口量相差近百万辆。此前一年,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德国,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
北美是日本汽车最大的出口地,领先全球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该市场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能力更强且消费意愿更高。在此基础上,北美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且汽车修理的人工成本高,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油耗和质量的稳定性有着较高要求,凭借耐久性、较高的性价比以及节油性能使得同价位的日系汽车成为美国消费汽车的主要对象,在德系和美系汽车中脱颖而出。其次是欧洲市场,整体表现不如北美,因为欧洲市场整体油价更贵,更省油的柴油车更受追捧,而德系车在柴油技术方面十分突出,日系车无法与之抗衡。同时,德国、英国、法国是欧洲汽车发展的基业,欧洲市场对于日系等其它系别品牌排斥明显,使得日系车进入该市场相对艰难。
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累计进口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德国、日本和美国。2022年后,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和本土企业品牌号召力的提高,开始不断蚕食德日系品牌的市场,日系车仅凭性价比和低油耗已难以生存下去,再加上日系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急剧下滑。2023年,丰田、本田、日产在中国市场销量均下滑,其中日产中国下滑24%。
也正是因为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走向全球,汽车出口量猛增,而俄罗斯则是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目的地。据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数据显示,2023年有6个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俄罗斯销量前十名,第一名是俄罗斯品牌拉达(Lada),全年销量为32.4万辆,中国品牌占据从第二名至第七名的位置,奇瑞在中国品牌中销量第一(118950辆,市场份额为11.2%);排名第三的是哈弗(111720辆,市场份额为10.6%)。此外,吉利(93553辆)、长安(47765辆)、星途(42152辆)、欧萌达(41983辆汽车)进入前十。
中国汽车不仅足够供应国内市场,还可以对海外市场进行补位。地缘政治变化、新冠疫情导致的国际供应链体系受挫等外部因素,都成为中国汽车加速出海的机会。新冠疫情期间,全球汽车产业链遭受严重冲击,部分海外车企由于供应链短缺,不得不减少车辆的供给,而中国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能够进行有效协同。
对中国车企而言,目光不能仅限于国内,走出国门才是硬道理。
近两年来,长城、比亚迪、长安、上汽、奇瑞等众多中国车企瞄准海外投资建厂。以比亚迪为例,目前比亚迪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9个国家及地区。比亚迪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比亚迪拥有20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这让我们对行业的技术变革和战略布局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比亚迪在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4.28万辆。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累计交付量为94.7万辆,这一数据占特斯拉全球交付总量的一半以上,其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不仅在中国大陆交付,也远销亚太、欧洲等多个市场。2023年,34.4万辆由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中国制造特斯拉”出口海外市场,同比增长26.9%。
中国汽车出口表现越来越亮眼,的确容易引发媒体关注,这是对中国汽车的一大鼓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汽车出口数量是按照属地原则来统计,其中也包含了外资品牌在当地生产然后出口的汽车数量,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汽车出口数量作为评判标准。实际上,中国汽车全球化步伐较晚,近年来才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市场,中企的海外布局和技术输出也刚刚开始。可以说,国际媒体对中国“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这种身份定位,表达了它们对中国汽车进步成绩的认可,对中国汽车产品的接受。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9月6日,威马汽车在官方微博发布《关于“新威马汽车”重组情况的说明》。威马汽车发布的《致供应商白皮书》中显示,新股东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翔飞”)已接管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
据媒体报道,凯翼汽车日前推出了一项引人的购车福利,购买凯翼任意一款车型,就可以通过官方APP以75折优惠购买五粮液旗下各款白酒产品,包括备受市场青睐的第八代普五。据凯翼汽车APP显示,其销售的500m
9月5日晚间,极狐法务部发布声明。声明内容显示,继9月1日极狐汽车发布声明,点名曝光腾讯视频账号“戴庆伟”(视频号ID:sphTfYiBJt1Jalp)持续发布针对极狐品牌及产品的不实言论后,短期内今
9月5日,吉利汽车在港发布公告,在当天下午召开的股东特别大会上,独立股东以95.14%高票率通过吉利汽车合并极氪议案。吉利汽车表示,该议案获批标志着吉利汽车继7月15日与极氪签署正式合并协议后,落实“
9月5日,捷达VS8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8.9-10.4万元。据了解,捷达VS8定位中型SUV,是捷达独立后推出的第五款量产车,基于大众MQB EVO平台打造,采用全新的外观与内饰
除了微博还有微信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autoWeChat
超日本!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1月14日报道——
据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创下历史记录。此前,2022年和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分别为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201.5万辆(同比增长101.1%)。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相当于2021年和2022年总和,引发国内外强烈关注。美联社报道称,中国或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日本2023年汽车出口数据将于1月底公布。日本共同社表示,这将是日本自2016年以来首次失去榜首位置。
日系车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节油性能在全球赢得大量市场份额。1980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商,在此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稳坐汽车出口世界第一的宝座。2016年后,在全球汽车消费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日本汽车出口规模增幅微乎其微。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消费者购车欲望下滑叠加出口运输不畅,日本汽车出口数量大幅下降,202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22.36%至374.08万辆,2021年全球各地疫情逐渐好转又遇到了芯片供应危机,日本汽车出口量微幅增长至381.89万辆。2022年,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和本土企业品牌号召力的提高,开始不断蚕食德日系品牌的市场,虽然日本汽车出口328万辆仍位居全球第一,但相比中国的311.1万辆已没有太大差距。
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虽然这一结论还尚未盖棺定论,但基本板上钉钉。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11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预计2023年全年汽车出口量在435万辆左右,这一数据与2023年的522.1万辆中国汽车出口量相差近百万辆。此前一年,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德国,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
北美是日本汽车最大的出口地,领先全球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该市场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能力更强且消费意愿更高。在此基础上,北美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且汽车修理的人工成本高,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油耗和质量的稳定性有着较高要求,凭借耐久性、较高的性价比以及节油性能使得同价位的日系汽车成为美国消费汽车的主要对象,在德系和美系汽车中脱颖而出。其次是欧洲市场,整体表现不如北美,因为欧洲市场整体油价更贵,更省油的柴油车更受追捧,而德系车在柴油技术方面十分突出,日系车无法与之抗衡。同时,德国、英国、法国是欧洲汽车发展的基业,欧洲市场对于日系等其它系别品牌排斥明显,使得日系车进入该市场相对艰难。
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累计进口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德国、日本和美国。2022年后,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和本土企业品牌号召力的提高,开始不断蚕食德日系品牌的市场,日系车仅凭性价比和低油耗已难以生存下去,再加上日系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急剧下滑。2023年,丰田、本田、日产在中国市场销量均下滑,其中日产中国下滑24%。
也正是因为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走向全球,汽车出口量猛增,而俄罗斯则是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目的地。据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数据显示,2023年有6个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俄罗斯销量前十名,第一名是俄罗斯品牌拉达(Lada),全年销量为32.4万辆,中国品牌占据从第二名至第七名的位置,奇瑞在中国品牌中销量第一(118950辆,市场份额为11.2%);排名第三的是哈弗(111720辆,市场份额为10.6%)。此外,吉利(93553辆)、长安(47765辆)、星途(42152辆)、欧萌达(41983辆汽车)进入前十。
中国汽车不仅足够供应国内市场,还可以对海外市场进行补位。地缘政治变化、新冠疫情导致的国际供应链体系受挫等外部因素,都成为中国汽车加速出海的机会。新冠疫情期间,全球汽车产业链遭受严重冲击,部分海外车企由于供应链短缺,不得不减少车辆的供给,而中国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能够进行有效协同。
对中国车企而言,目光不能仅限于国内,走出国门才是硬道理。
近两年来,长城、比亚迪、长安、上汽、奇瑞等众多中国车企瞄准海外投资建厂。以比亚迪为例,目前比亚迪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9个国家及地区。比亚迪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比亚迪拥有20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这让我们对行业的技术变革和战略布局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比亚迪在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4.28万辆。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累计交付量为94.7万辆,这一数据占特斯拉全球交付总量的一半以上,其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不仅在中国大陆交付,也远销亚太、欧洲等多个市场。2023年,34.4万辆由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中国制造特斯拉”出口海外市场,同比增长26.9%。
中国汽车出口表现越来越亮眼,的确容易引发媒体关注,这是对中国汽车的一大鼓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汽车出口数量是按照属地原则来统计,其中也包含了外资品牌在当地生产然后出口的汽车数量,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汽车出口数量作为评判标准。实际上,中国汽车全球化步伐较晚,近年来才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市场,中企的海外布局和技术输出也刚刚开始。可以说,国际媒体对中国“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这种身份定位,表达了它们对中国汽车进步成绩的认可,对中国汽车产品的接受。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分享到
网友评论网友评论仅提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官宣!某新势力复活
9月6日,威马汽车在官方微博发布《关于“新威马汽车”重组情况的说明》。威马汽车发布的《致供应商白皮书》中显示,新股东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翔飞”)已接管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
另类营销!买新车可75折买五粮液
据媒体报道,凯翼汽车日前推出了一项引人的购车福利,购买凯翼任意一款车型,就可以通过官方APP以75折优惠购买五粮液旗下各款白酒产品,包括备受市场青睐的第八代普五。据凯翼汽车APP显示,其销售的500m
遭遇批量恶意黑帖!某车企再声明
9月5日晚间,极狐法务部发布声明。声明内容显示,继9月1日极狐汽车发布声明,点名曝光腾讯视频账号“戴庆伟”(视频号ID:sphTfYiBJt1Jalp)持续发布针对极狐品牌及产品的不实言论后,短期内今
议案通过!吉利极氪年内完成合并
9月5日,吉利汽车在港发布公告,在当天下午召开的股东特别大会上,独立股东以95.14%高票率通过吉利汽车合并极氪议案。吉利汽车表示,该议案获批标志着吉利汽车继7月15日与极氪签署正式合并协议后,落实“
9.59万元起!捷达VS8上市
9月5日,捷达VS8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8.9-10.4万元。据了解,捷达VS8定位中型SUV,是捷达独立后推出的第五款量产车,基于大众MQB EVO平台打造,采用全新的外观与内饰
资讯
雷克萨斯被曝国产!官方回应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雷克萨斯即将实现国产,丰田汽车公司计划2027年在上海建立独资工厂,主要负责生产雷克萨斯品牌的电动车型,从而实现雷克萨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策略转型。针对这一消息,雷克萨斯中国相关负责
跨国车企在华前三季销量榜,大众第一丰田第三
中国地区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已成为各大跨国车企作为重要战略市场,而随着各大跨国车企相继公布今年三季度销量,其在华的销量排名也一同出炉。数据显示,在华销量最大的依旧为大众、通用及丰田汽车集团。
双节当天,海口一高速上多车连环追尾
据多个媒体报道,10月1日国庆当天,在海南海口往屯昌方向三海高速美向互通路段发生重大车祸,多辆车发生碰撞后受损严重。从现场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此次事故还是很非常严重的,碰撞后的车辆几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另外,一辆白色CR-V被一辆蓝色思域从尾部顶起,整个车身压在了另一辆车的上面,现场散落不少车辆零碎件。事故发生后,高速交警与医护人员也迅速赶到现场处置。庆幸的是,此次事故并没有人员死亡,所有伤者...
飞凡汽车重大变更!上汽集团全资持股
日前,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上海如愿汽车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退出,现由上汽集团全资持股。同时,公司多位主要人员均发生变更,王晓秋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王骏接任。2021年11
订购了小鹏库存车发现一身伤痕
近日,车主郑先生向媒体反映,自己在今年的9月底,在杭州余杭交付中心订购了一辆小鹏P7,总价28万元左右。因为着急拿车,当时要了一辆“库存车”。郑先生称销售人员对其表示,该车辆是在上海地区,放了有4个月,除了时间放的比较长,其他没有任何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情况,可以给予了5000元的补偿。但是,郑先生表示前两天小鹏方面通知自己去提车,同时告诉他一个新情况。其表示车子有两个油漆面的修补。具体的位置为后视...
撰稿人
最新24H热点 更多24H热点 >
最新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汽车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行业报导 更多行业报导 >
热点新闻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老虎车网 电车报告 AutoBeta AutoTimes 报价宝
汽车行业关注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虎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