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1月10日报道——
近日,据天眼查网站信息显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在1月8日新增多条股权冻结信息,冻结股权数额合计高达8.6亿余元,执行法院为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存在多条被执行人、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和终本案件信息。
资料显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在2017年2月成立,曾名为江西爱驰亿维实业有限公司,注册及实缴资本为8.68亿元。其创始人付强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曾担任上海大众斯柯达事业部部长、北京奔驰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总裁兼CEO等职位。在付强丰富的行业背景下,也让彼时的爱驰汽车或得不少资本的看好。爱驰汽车自成立以来共进行了9轮融资,投资方有宁德时代、腾讯投资、滴滴出行等。据公开信息披露,爱驰汽车融资总额已近百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对于爱驰汽车新增多条股权冻结信息并不意外。虽说早期的爱驰汽车颇受资本的厚爱,但市场的存在感并不强。2019年12月,爱驰汽车推出了首款车型爱驰U5,新车定位纯电动中型SUV,售价19.79-29.21万元,动力上搭载最大功率为190马力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扭矩315N·m,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503km。新车上市后或许生不逢时,彼时国内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也不是很高,使得爱驰U5没有一举打开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爱驰汽车的销量为2600辆。为了提升销售,2021年4月官方发布了第二款车型U6,但后续由于资金等问题影响,该车型在2022年才上市,新车售价19.79万元起。布局了2款车型后但销量方面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提升,2021年至2022年爱驰汽车累计销量分别为3011辆、753辆。
销量越跌越厉害,再多的资金也经不住一直亏损。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爱驰汽车两年的亏损高达32.2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爱驰汽车货币现金为5464万元,债务总额高达33.59亿元。到了2023年,爱驰汽车再也扛不住了,被曝出经营状况出了问题。先后被传出资金危机,拖欠员工工资,员工需自缴社保、总部办公室欠款退租、工厂停工、申请破产等负面信息。同年11月,还被安吉汽车物流(上海)有限公司以爱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由于陷入资金问题,使得爱驰汽车整个运营处于瘫痪状态,其中爱驰汽车App的多个板块内容都被清空,保养服务套餐、整车终身质保权益、放电枪等多项服务都已无法正常使用,工厂也长期停工停产。在这样的背景下,爱驰汽车自然也遭到了很多供应商的起诉,甚至被申请破产清算。
进入2024年后,爱驰汽车也有被传出将放弃国内市场,进军欧洲市场的消息。彼时,有消息称哈德逊收购I公司(Hudson Acquisition l Corp.)已与爱驰汽车欧洲公司Aiways Automobile Europe GmbH签署业务合并协议书,双方合作达成后,爱驰汽车欧洲公司股东将获得新发行的HUDA普通股,总金额约为4亿美元,爱驰汽车将为欧洲市场提供电动汽车。据了解,该交易将在2024年底完成。但随着时间的到来,这次合作并没有再多的消息传出,或代表着合作存在很大的变数。
针对此次爱驰汽车股权遭到冻结一事,有业内人士指出,股权冻结将使得企业面临很大的法律问题及财务风险,最好车企可以积极应对,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的持续发展。不过,当下爱驰汽车已处于濒死的状态,想要再度崛起还得靠融资。毕竟只有融资才能解决最主要的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有了资金还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还要看旗下产品的市场表现。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9月13日,岚图汽车法务部发布声明表示,近期有部分网络黑公关罔顾事实,通过恶意发布虚假用户体验、编造抹黑产品质量等卑劣手段,对岚图汽车进行诋毁攻击,损害岚图品牌声誉,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岚图汽车指出,经
9月12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众新能源”)破产重整案首次债权人会议以线上形式召开。据《财联社》报道,合众新能源管理人披露,截至8月31日,共有1631家债权人(不含职工
9月11日,欧拉汽车宣布,欧拉首款纯电SUV即将登场。从官方发布的预告图看,新车或为刚刚申报的欧拉猫,整体风格延续“猫”家族的设计理念,并且车身尺寸相比欧拉好猫更大,同时将会搭载激光雷达等硬件设备提升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8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201.9万辆,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9.5%。其中,轿车销量为90.4万辆,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7.4%。细分到中型轿车市场来看,
近年来,黑公关、黑水军在网络上十分猖獗,严重扰乱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铺天盖地的虚假信息无中生有、捏造事实,造成恶劣影响。据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报道,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