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10月28日报道——
据外媒报道,由于利润下降、需求疲软,保时捷将削减中国本地经销商网络。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至285.6亿欧元,前运营利润同比下滑27%至40.4亿欧元,汽车净现金流同比下降63%至12.4亿欧元,销售运营回报率为14.1%,低于上年同期18.3%。业绩指引方面,保时捷维持全年营收预期在390亿-400亿欧元不变,维持全年运营利润率预期在14%-15%不变。
销量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销量为226,026辆,同比下滑7%。细分市场来看,保时捷在德国本土市场销量同比增长8%至26,838辆,在欧洲(德国除外)市场同比增长1%至52,465辆,在海外和新兴市场同比增长3%至41,972。从销量规模来看,德国最大单一市场是北美洲,虽然同比下滑5%,但61,471辆的销量规模已经超过中国市场,后者销量为43,280辆,同比下滑29%。保时捷表示,中国市场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持续紧张的价格竞争以及保时捷专注于以价值为导向的销售。

目前,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在售车型有7款车型,燃油车包括为Panamera、718、Macan、Cayenne以及911,纯电车包括Taycan、Macan EV。在中国汽车品牌的疯狂价格攻势之下,定位豪华的保时捷越来越难以得到青睐。
日前,保时捷售价已经低于40万冲上热搜。据报道,目前深圳经销商给出的Macan不到40万元的裸车报价,以2024款Macan 2.0T为例,该车厂商指导价为57.80万,而当地经销商给出最低35.80万元的裸车报价,相当于打六折。不过,以裸车定价来标定车价往往是噱头,落地价才是指购买汽车后到真正可以上路行驶所花费的所有费用,即便是以35.80万元的裸车报价计算,加上保时捷选装以及车辆购置税、保险费用、上牌费等一系列开支,落地价格至少在60万左右。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确实不好卖了,销量下滑就是最好的证明。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突然崩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保时捷电动化转型并不理想,目前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还是靠燃油车支撑,推出的Taycan和Macan EV基本难以提供较强的市场增长潜力,其二是保时捷电动车型与同等价位的国产新能源车型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随着多家国产品牌发力高端豪华市场,保时捷的高附加值已经无法支撑。
为了扭转中国市场的颓势,保时捷试图在智能化方面发力。据36氪报道,保时捷中国研发团队正在扩建,补齐智能座舱、ADAS高级辅助驾驶等智能化研发能力为本次扩建的目标之一,保时捷研发团队将从上海浦东迁移至上海嘉定。据了解,保时捷中国研发团队成立于2022年,这是该团队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招聘。

为了跟上中国智能电动化转型的速度,保时捷加大在中国市场相关领域的投入。当前保时捷的车机支持Carplay2.0版本,智能化方面,目前在售的保时捷车型普遍仅能实现相对简单的语音控制,如操作座椅加热、车辆空调等。同时,语音操作成功的概率和执行速度也都在一定程度受限。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需求的增加,国外汽车品牌也都陆续开始在中国市场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的研发。显然,保时捷此举是为了提升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11月2日,长城汽车对外公布最新销量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0月长城汽车销量143,078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50%。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45961辆,海外销售50269辆。今年1至10月累计销量

11月2日,东风奕派宣布eπ007+正式预售,推出增程308 Ultra+激光雷达版、纯电650 Ultra+激光雷达版、纯电565 Ultra+四驱激光雷达版三款车型,前两款车型预售14.99万元,

在10月29日晚的北京现代新车发布会上,现场氛围可谓是火药味十足。北京现代以一种极其直接的方式,将车圈营销乱象赤裸裸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一张PPT上的32个大字 ——“遥遥领先反复洗脑”、“大字吸睛小字

10月6日,鸿海集团通过其社交网站官方账号发布Foxtron Model B预告视频。鸿海集团表示,Model B 是以鸿海电动车开放平台为基础打造的全新车型,采用新世代跑格化与空气力学车身造型设计,

据《第一财经》报道,9月16日,爱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爱驰汽车”)一名离职员工称:“我们去年下半年还在规划出一款MPV,公司启动了‘千人招聘计划’,国内也在建设更多的网点,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甚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