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2月09日报道——
2024年第五周(1月29日至2月4日)最新一周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出炉。
从榜单排名来看,周销量前三车企分别为比亚迪、特斯拉和问界,相比于第四周(1月22日至1月28日),新一周最明显的变化是问界挤进前三名,取代了五菱。其中,比亚迪以4.33万辆的周销量继续蝉联榜首,与第四周持平,特斯拉周销量为1.06万辆,相比于第四周的1.28万辆有所下滑。
从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榜单来看,新一周问界销量为0.90万辆,排名榜单第二名,而理想汽车为0.72万辆,排名榜单第五名,两者差距0.18万辆。
除上述品牌外,包括五菱汽车、大众汽车、埃安汽车、银河汽车、极氪汽车和深蓝汽车均进入榜单前十。其中,大众是唯一进入榜单的德国品牌,销量为0.46万辆,排名第六名。作为参考,第四周大众汽车销量为0.36万辆,排名榜单第7名。
在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单方面,问界、理想汽车分别位列榜单前两名。其中,问界以0.90万辆的周销量领跑新势力榜单;理想汽车次之,为0.72万辆。也就是说,理想汽车再次被问界反超。
进入2024年第一周,理想汽车已被问界超越。1月1日-7日,问界周销量为0.59万辆,理想汽车为0.43万辆;1月8日-14日,问界和理想汽车周销量持平,均为0.68万辆。虽然第三和第四周,理想汽车重新回归榜单榜首位置,但依然错失销冠。
数据显示,1月理想汽车交付31165辆,同比增长105.83%,环比下滑38.11%;而问界全系交付新车32973辆,同比增长636.83%,环比增长34.76%,首次成为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
虽然理想汽车对2024年的年销量目标是80万辆,但行业普遍认为理想汽车这一目标十分激进。2023年不同于2024年,进入2024年后,理想汽车面临强劲对手。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公开表示问界是理想汽车最大的对手,这让理想汽车倍感压力。
目前理想汽车在售车型包括40-50万元的理想L9、30-40万的理想L8和理想L7,三款车型均为热销产品。而AITO问界旗下在售车型包括问界M5、问界M7、问界M9三款车型,其中,自2023年9月问界新M7上市后,该车上市即爆火,成功扭转了AITO问界的销量。基于此,市场对AITO问界的预期也不断拔高。
回到2024年第五周(1月29日至2月4日)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单来看,除问界和理想汽车之外,进入前五的分别为极氪汽车、深蓝汽车和蔚来汽车,其中,极氪汽车周销量为0.36万辆,深蓝汽车和蔚来汽车销量则均为0.31万辆。另外,零跑汽车周销量也达到0.30万辆,小鹏汽车、腾势汽车、岚图汽车和哪吒汽车均进入榜单前十,周销量分别为0.27万辆、0.25万辆、0.12万辆和0.12万辆。
在豪华品牌销量榜单方面,新一周,奥迪以2.17万辆的周销量超越宝马的2.15万辆,奔驰和特斯拉分别排名榜单的第三和第四名,周销量为1.92万辆和1.06万辆。理想汽车跌出榜单第五名,被问界取代。另外,榜单中,凯迪拉克、沃尔沃、雷克萨斯和极氪汽车也均入围前10名。
进入2024年后,各大车企均给出了更宏大的销量目标,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优胜劣汰加速,在此背景下,车企间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对于2月市场表现预期,乘联会表示:“今年2月有18个工作日,相对2023年2月份的20个工作日少了2天。由于春节假期前后汽车消费较淡因素的影响,大部分车企都会在春节前后要多休几天年假,因此今年2月的有效产销时间很短,预计2月车市销量将会处于年内绝对谷底期。”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9月13日,岚图汽车法务部发布声明表示,近期有部分网络黑公关罔顾事实,通过恶意发布虚假用户体验、编造抹黑产品质量等卑劣手段,对岚图汽车进行诋毁攻击,损害岚图品牌声誉,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岚图汽车指出,经
9月12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众新能源”)破产重整案首次债权人会议以线上形式召开。据《财联社》报道,合众新能源管理人披露,截至8月31日,共有1631家债权人(不含职工
9月11日,欧拉汽车宣布,欧拉首款纯电SUV即将登场。从官方发布的预告图看,新车或为刚刚申报的欧拉猫,整体风格延续“猫”家族的设计理念,并且车身尺寸相比欧拉好猫更大,同时将会搭载激光雷达等硬件设备提升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8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201.9万辆,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9.5%。其中,轿车销量为90.4万辆,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7.4%。细分到中型轿车市场来看,
近年来,黑公关、黑水军在网络上十分猖獗,严重扰乱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铺天盖地的虚假信息无中生有、捏造事实,造成恶劣影响。据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报道,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