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7月22日报道——
7月21日,大众集团旗下斯柯达品牌发布全新一代速派(Superb)原型车官图及部分产品信息。
据了解,新车为第四代速派车型,预计将于今年11月首发。新车将提供掀背版和旅行版两种车型,动力系统除汽油、柴油发动机外,还将搭载插电混动系统。按照规划,新车未来将在捷克的斯柯达Kvasiny工厂生产。
外观方面,本次新一代斯柯达速派旅行版(Superb Combi)官方谍照图依然覆盖着迷彩伪装,但可以清晰看到新车前脸造型,新车前脸采用多边形格栅设计,内部辅以竖条幅设计,造型风格与新一代柯迪亚克造型风格类似,两侧则采用彩色水晶元素的新型双 LED 矩阵头灯。除了上述的旅行版车型外,新车还将提供三厢版本车型,并延续掀背式尾门设计,另外,新车尾灯也将换装全新造型的LED头灯组,相比现款车型更具辨识度。
尺寸方面,作为新一代车型,新车尺寸将有所增加,两款车型均与现款车型更长、更高、更窄,这也意味着新车在后排和后备厢空间方面或得到提升。其中,掀背版车型长宽高分别为4912/1849/1481mm;旅行版车型长宽高分别为4902/1849/1482mm,新一代车型轴距则保持不变,依然为2841mm。得益于尺寸增大,全新速派后备厢容积提升至645L(掀背车)、690L(旅行车),较老款分别增加了20L和30L。
动力方面,新一代速派车型将提供1.5T轻混、2.0T汽油、1.5T插混以及2.0T柴油车型。具体来看,1.5T轻混动力系统的最大功率为148马力,2.0T汽油发动机前驱版车型的最大功率为201马力,四驱版车型为261马力;1.5T插混动力系统(仅提供给旅行版车型)的最大功率为201马力,电池组容量为25.7千瓦时,纯电续航里程超100公里,直流充电最大功率50千瓦;2.0T柴油发动机提供两种调校,其最大功率分别为148马力(两驱车型)和190马力(四驱车型)。传动系统方面,插混车型匹配6挡双离合变速箱,其他车型均搭载7档双离合变速箱。
虽然斯柯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车生产商之一,但一直到2006年,斯柯达才开始进行国产,也正是这一年,斯柯达成为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继大众和奥迪之后第三个在华投产的品牌。2005年4月,ŠKODA AUTO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次年9月,ŠKODA品牌在上海大众投产并宣布其中文名定为“斯柯达汽车”。
截至目前,斯柯达在售的车型包括明锐、昕锐、柯米克、柯珞克以及柯迪亚克等。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上汽大众斯柯达累计销量为12809辆,其中销量最高的车型为柯米克,累计销量为3630辆;明锐和昕锐次之,销量分别为2651辆和2293辆,而速派销量仅648辆。
在电动化转型之前,斯柯达将继续以燃油车型为主,按照斯柯达产品规划,2023年下半年斯柯达将发布新一代速派和柯迪亚克,2024年推出改款明锐车型,同年一款全新电动SUV也将推出;从2025年开始,斯柯达将发布更多的新能源车型,其中,2026年将推出三款纯电动车型,包括一款小型轿车、一款紧凑型SUV和一款7座家用SUV车型,之后会继续推出更多车型。而今年将推出的新一代速派、柯迪亚克也被外媒描述为两大系列的“最后一代燃油车型”,随着速派、柯迪亚克车型进行换代,意味两款车型的产品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斯柯达而言,目前其在燃油车市场已是岌岌可危,至于新一代速派、柯迪亚克上市后能否改变斯柯达当下的局面,有待更多时间给你验证。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1月17日晚间,吉利汽车旗下银河L6 EM-i正式开启预售,新车先期共推出5款车型,预售价区间为9.28-11.98万元,预售先享提车价为8.98-11.68万元。据了解,新车是吉利银河L6的新增车型
根据乘联分会公布的数据,12月哪吒汽车国内零售销量为237辆,同比下滑88.89%,环比下滑84.20%,此外出口248辆。237辆是什么样的水平?从历史数据来看,这是哪吒汽车上市销售以来已有销量数据
日前,长城汽车在悄无声息之间将企业LOGO进行更换。从公布的最新标识来看,整体视觉变化还是十分明显的,原LOGO整体采用银色质感设计,中间的“烽火台”呈现出较强的3D质感,符合传统汽车品牌的视觉语言,
据共同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日本汽车厂商日产汽车将裁减全球约9000名员工的计划中也包括日本本土员工。另外,日产汽车高层管理结构也在进行调整,日产汽车将在4月缩小目前63人的董事体制。报道指出,日产汽车做
日前,上汽大众(新疆)汽车有限公司“悄悄”发生工商变更,公司名称更改为众联(新疆)科创园发展有限公司,原股东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退出,新增全资股东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同时,公司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