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4月25日报道——
4月24日,华晨中国发布公告称,近期有媒体发表若干有关沈阳市政府可能向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的控股股东,透过其全资附属公司辽宁鑫瑞汽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持有本公司已发行股本约30.43%权益,现正进行重整)收购本公司股份的报道。董事会谨此澄清,据本公司作出一切合理查询后所知、所悉及所信,本公司并不知悉媒体报道所述事宜及当中所载资料的来源。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沈阳市政府在讨论可能收购正在破产重整的华晨汽车集团持有的华晨中国30%股权,借此间接持有华晨中国旗下合资企业华晨宝马的股权。知情人士称,沈阳市政府还考虑最终控股华晨中国,但收购香港上市公司30%或以上的股份会引发对剩余股份的强制性无条件要约购买,买方可向市场监管机构申请豁免。
受该消息影响,华晨中国一度涨超11%,截至收盘涨5.25%,报收3.21港元/股,总市值162亿港元。
资料显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辽宁省国资委控股的一家大型整车制造企业,直接或间接控股、参股四家上市公司,并通过旗下上市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宝马集团合资成立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2020年11月,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请,标志着这家车企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此后经过多轮破产重整方案表决,但至今仍未通过。
2003年5月,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宝马汽车集团合资成立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分别持股50%。2022年2月,宝马集团宣布,其在华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已获得新执照,宝马集团在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从50%提升至75%,华晨中国继续持有华晨宝马25%的股权。随着华晨宝马股权变更,华晨宝马并入宝马集团,作为合资企业的华晨中国贡献利润从2021年的145.2亿元缩减至23.8亿元,同比下滑83.6%。
3月29日,华晨中国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2022年华晨中国综合收入11.31亿元,同比下滑47.2%;股东应占溢利71.47亿元,同比下滑40.25%;
财报显示,华晨中国主要业务为主要联营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华晨宝马”)在中国制造及销售宝马汽车,附属公司宁波裕民机械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宁波裕民”)及绵阳华晨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下称“绵阳瑞安”)制造及销售汽车零部件,附属公司华晨东亚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华晨东亚汽车金融”)提供汽车金融服务。华晨中国表示,综合收入减少主要原因是剔除华晨雷诺之轻型客车及MPVs销售额所致。此外,新冠疫情干扰业务运作,来自华晨东亚汽车金融收益大幅减少。
目前,华晨集团仍处于重整状态,谁会成为华晨的白衣卫士仍不得而知,但是作为一家大型的整车制造企业,同时作为宝马集团的合作伙伴,华晨大概率不会“死去”,但在失去华晨宝马的控制权后,其已经难以再重回中国主流汽车市场。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变革的浪潮中重新洗牌,未来华晨集团的重整之路也依然迷雾重重。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近日,在2025 上海车展上,保时捷官方宣布中国研发中心成立,该研发中心将在今年下半年投入运营。据官方介绍,新建研发中心主要专注于面向中国市场的“软硬一体”信息娱乐系统及驾驶辅助解决方案的开发。据了解
在2025上海车展上,AUDI品牌正式发布首款量产车——奥迪E5 Sportback。据了解,不同于上汽奥迪现有的产品线,AUDI是独立品牌,由奥迪和上汽打造的新品牌,针对中国市场研发,而首款车型奥迪
近日,长城汽车与汽车博主“向北不断电”的名誉纠纷案终于落下帷幕。法院最终判赔该汽车博主赔偿1.5万元,及公开向长城汽车道歉。4月22日,汽车博主“向北不断电”在微博发布致歉声明。内容中,该博主指出法院
据国家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显示,浙江极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浙江枫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新增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为股东,持股仅0.01%。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极越汽车科技有
据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官网披露发布年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起亚汽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45万亿韩元,这是起亚汽车自成立以来首次突破百亿,同比增长7.7%。营业利润12.6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1%。归
随着狂风暴雨及台风不断的夏季到来,车辆因积水导致浸泡的风险也时常发生,尤其在广东地区,导致车辆被泡水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会遭遇。
新车突发事故在大家看来都是不幸的,按照流程必然是先进行定损后才进行车辆维修。但在日前,一事故车辆在定损期间,遭遇4S店的拆解却让车主无法理解。
官方:北汽德奔股权结构的变更对北汽集团和戴姆勒之间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没有影响,也不会影响北汽集团及北京汽车与戴姆勒的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