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2更新内容 来源:汽车行业关注 连泽华 栏目导航: 汽车行业关注 > 资讯 >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9月10日报道——
在工信部最新公布的第362批新车公告上,汽车行业关注留意到东风日产奇骏e-POWER车型已出现在申报目录上,新车或搭载e-POWER二代混动系统,预计新车将在2022年年内上市。
新车外观基于第四代奇骏打造,从曝光的申报信息来看,外观方面,新车依然延用现款燃油版车型的设计风格,采用V-motion设计语言,前脸采用横条格栅搭配分体式大灯组设计,上方大灯组与前格栅融合形成一体式造型,前包围采用梯形散热开口和粗壮的前唇,整体辨识度较高。
车身侧面,新车依然与常规燃油版保持一致,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 4681/1840/1730mm,轴距为 2706mm,与燃油版车型保持一致,轮胎方面,新车将搭配 235/60 R18 和 235/55 R19 两种规格。另据申报信息显示,新车将提供5种双色车身和7种单色车身在内的12种车身配色并配备黑色车顶。
车尾部分,新车两侧尾灯组采用熏黑式处理,尾部带有专属的e-POWER标识字眼,区别于燃油版车型。此外,新车后包围配备镀铬装饰件扩散器,排气采用隐藏式排气布局。
内饰部分暂未有消息流出,不过据此前报道,新车在外观和内饰方面均与燃油版基本一致,仅在部分细节上进行调整,预计新车将延续现款燃油版车型的设计风格。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第二代e-POWER混动系统,由1.5T发动机+双电机组成,其中1.5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6kW,峰值扭矩为250Nm,前电机最大功率为150kW,峰值扭矩为330Nm,后电机最大功率为100kW,峰值扭矩为195Nm。此外,新车还将配备双驱动电机实现四轮驱动。
奇骏是日产汽车旗下一款紧凑SUV,据汽车行业关注此前报道,现款在售日产新奇骏于2021年7月上市,该车售价18.19-26.29万元,作为全新一代车型,新车主要针对外观、内饰以及配置方面进行调整,而新车最大变化在于动力,新奇骏换装最新研发的VC-Turbo超变擎1.5T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50kW,最大扭矩300N·m,与之匹配的是全新一代CVT变速箱。
不过全新一代日产奇骏上市后并不受市场消费者的认可,销量几乎呈现腰斩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日产奇骏累计销量为175177辆,但在经历换代之后,新奇骏销量直接跌入谷底,2021年全年奇骏在华累计累计销量为100761辆,其中1-6月销量分别为18583辆、10113辆、14418辆、14336辆、12855辆、11581辆,8-12月销量分别为4035辆、4021辆、4010辆、4001辆、2808辆,8-12月累计仅有1875辆,也就是说新车换代后,其销量便开始大幅下滑。进入2022年后,销量依然低迷。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7月,新奇骏累计销量为11826辆,其中7月仅有614辆。
截止目前,东风日产在售的车型包括轿车轩逸、天籁、骐达、蓝鸟、SUV奇骏、逍客、劲客、楼兰,虽然旗下产品众多,但销量表现比较好的仅有轩逸、天籁和逍客三款车型,而奇骏曾是日产汽车旗下销量支柱,其销量的下滑也直接影响了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数据显示,今年8月日产中国区累计销量为745793辆,同比下滑18.5%,虽然日产中国将销量下滑的原因归结于“新冠疫情、跨行业原材料短缺等外部因素的严重影响。”但日产奇骏曾作为日产汽车旗下走量车型,其销量的下跌自然也会影响日产汽车整体的表现。至于东风日产奇骏e-POWER年内上市后能否重新带来新的销量增长,目前来看仍然更多时间观望。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3月31日,北京奔驰全新GLC长轴距版车型正式预售,预售价格区间为43-53万元。作为参考,现款北京奔驰GLC售价区间为40.63万-47.39万元。作为全新一代车型,新车在延续奔驰家族经典设计语言的
继昨日华为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后,据新浪汽车报道,问界门店在今日开始拆除所有“华为”相关字样的宣传物料。华为方面已确认此事属实,该决定由汽车BU CEO余承东亲自下达。在昨日的内部公告中,华为
《电车报告》从上汽奥迪官网了解到,2023款奥迪Q5 e-tron上市销售,推出6款常规车型,售价区间为29.85万-41.55万元;新增6款特别版车型,售价区间为33.15万-43.25万元。整体来
3月31日晚间十点许,北京市纪委监委发布最新通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0年7月31日,北汽集团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徐和谊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