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6月24日报道——
近日,据外媒报道奥迪CEO马库斯·杜斯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奥迪计划从 2026 年起只向市场推出电动汽车。在 2035 年前,奥迪所有车型都将是纯电动的,届时欧盟计划实际上禁止销售内燃机车。
实际上,2021年奥迪就宣布将停止研发汽油或柴油发动机,并将在10到15年后彻底转向电动车的研发和生产,到2033年加快向电动化的转变,逐步淘汰内燃机的生产,并最迟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此外,奥迪方面还表示未来五年将在车型项目投资370亿欧元,其中在电动化和混动领域就将规划约180亿欧元(约 1272.6 亿元人民币)。按照奥迪之前披露的计划,2025年奥迪将推出超过20款纯电动车型。预计,到2030年中国高端汽车市场将增长到58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市场将达到310万辆。
在中国市场,奥迪也在加快电动化的布局。6月23日,奥迪中国方面表示,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将于6月底在长春举行奠基仪式。据了解,该项目投资约26亿欧元,新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能15万辆,计划于2024年底投产。根据规划,奥迪A6 e-tron以及奥迪Q6 e-tron系列的三款车型将率先投产。自2021年开始,奥迪推出了奥迪e-tron GT quattro、奥迪 RS e-tron GT、奥迪Q4 e-tron和奥迪Q4 Sportback e-tron四款纯电动车型。不过其销量并不乐观,据相关数据显示1- 5 月,奥迪电动车的销量为1316 台,其中e-tron 401 台,Q5 e-tron 159 台,Q2L e-tron 756 台。
当新能源汽车成为必然趋势,也越来越多的品牌相继对外公布停售燃油车时间表。例如:在今年4月3日,比亚迪汽车突然对外宣布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此外,还有沃尔沃也表示到2025年将全面电动化,其中纯电动车型占总销量50%,到2030年将只销售纯电动车,到2040年所有车型将只在线上销售。捷豹也宣布,将于2025年转型成为纯电动汽车品牌,其中捷豹XJ换代车型将实现电动化,同时研发全新入门纯电动取代捷豹Xe,到2023年捷豹XE和XF车型也将被全新纯电动取代,E-PACE和F-PACE燃油版将退出历史舞台。
此外,还有北汽、长安、日产均对外表示将在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车,梅赛德斯-奔驰与本田则先后于2030年和2040年停售,丰田则表示计划2030年率先于中国、欧洲、北美地区停售燃油车,宝马表示2030年停售燃油车,大众和起亚表示计划2035年停售燃油车。通用、福特、捷豹、沃尔沃、阿斯顿马丁、玛莎拉蒂等也已经明确未来将停售燃油车。
或许,在日益严苛的碳排放法规和全球碳中和目标下,车企停产燃油车或只是时间问题。在今年的6月,欧盟通过的2035年禁售燃油车法案,从2035年开始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对于2035年禁售燃油车法案,大众汽车集团称新的法规“雄心勃勃,但可以实现”,并表示该法规是“在生态、技术和经济上尽快取代内燃机的唯一合理方式”。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已经是必然趋势。停产燃油汽车确实代表了汽车行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代表产品进入了全新发展时期。不过以目前的大环境看,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短缺、原材料上涨等原因也将给不少车企生转型带来一定的压力。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自主品牌、国际品牌之间的竞争也逐步从燃油车转变为新能源车,未来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优胜劣汰也将更加明显。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8月17日,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下称“FF”)在圆石滩发布并正式启动“EAI和Crypto”双飞轮&双桥梁生态战略,开启FF桥梁战略的第二篇章。贾跃亭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双飞轮
8月17日,猛士科技旗下全新车型——猛士M817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2款车型,售价区间为据了解,新车是东风汽车旗下猛士科技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全球首款全栈华为智能豪华越野SUV,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定位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82.6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下滑12.4%。当月,自主品牌零售121万辆,同比增长14%,份额为65.9%,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主流合资
8月17日,吉利汽车旗下新款吉利博越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万元。作为参考,目前在售的博越售价区间为9.28-11.88万元。作为全新一代车型,新车对内外设计均进行了大幅调整,全系标
日前,北汽蓝谷正式发布中期业绩报告。财报显示,上半年北汽蓝谷营业收入为95.17亿元,同比增长154.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23.08亿元,同期亏损25.82亿元。若将时间线拉长,北汽蓝谷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