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1月25日报道——
自去年12月汽车行业被曝缺芯之后,多家海外车企由于芯片断供面临减产或停产的处境。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国际芯片市场出现短缺潮,汽车行业受到波及,大众、福特、丰田等多家车企不得不采取减产、削减产能等方式应对危机。
据了解,在疫情的影响下,消费者对家电产品和智能手机产品的需求增加,半导体芯片供制造商率先安排生产收益性较高的家电及手机产品芯片,而对于收益性较低的车载半导体生产计划被推迟。与此同时,下半年汽车行业逐渐复苏,车载半导体供应不足的情况也是愈发严重,致使多家车企面临减产或停产的情况。
目前,包括大众、丰田、福特、戴姆勒等多家车企宣布,因半导体芯片供应为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
早在2020年12月,大众集团就表示,受芯片短缺影响,今年一季度其在欧洲、北美和中国的工厂预计将减产10万辆汽车;1月7日,本田汽车宣布,由于车辆控制系统半导体芯片供应不足,1月份将减产4000辆汽车;1月8日,丰田汽车宣布,在德克萨斯装配厂生产的坦途(Tundra)皮卡将减产约40%;1月11日,福特汽车宣布,因芯片及相关零部件短缺,其位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制造工厂将停产一周,福特锐际和林肯冒险家暂停生产。此外,该工厂还将临时裁员约3900人;此外,日产、FCA、奥迪、宝马、戴姆勒等车企也受到芯片短缺影响。
据美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预计,2021年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多达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汽车年产量的5%左右。另外,波士顿咨询旗下智库Inverto预计,汽车半导体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影响将持续半年甚至三个季度。
为此,不少车企采用了“弃车保帅”的决策。戴姆勒将有限的芯片供应有限供应给奔驰S级等车型,以此带来更高利润率。大众集团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优先供应保时捷旗下车型以及斯柯达新推出的纯电动SUV车型。
至于中国品牌,目前缺芯问题对中国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影响较小。广汽集团日前表示,因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导致全球经济情势受到波及,广汽集团个别企业收到了供应商关于部分车型零部件供应将受到影响的预警信息,相关情况还在滚动确认中。接近上汽大众的知情人士表示,上汽大众暂停了部分低端车型的生产,但这也和公司今年整体产品向高端走的策略相一致。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先从疫情中复苏的国家,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要比其它国家大,会增加半导体芯片的订单和储备,因此短期内不会出现因为“缺芯”而引发大规模停产。
资料显示,国际半导体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恩智浦、英飞凌、瑞萨、意法半导体等。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车载芯片进口率超90%,汽车电子芯片前装市场主要被英飞凌等国际汽车芯片厂商所主导,传感器、车载网络、三电系统、底盘电控、ADAS、自动驾驶等关键系统芯片过度依赖进口。
1月16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2021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美国对走在技术前列的国家和企业会出手遏制,华为和中兴被制裁值得汽车业警惕,要早做准备,“卡脖子”零部件至少要有一个备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也表示,中国企业需要增强供应链竞争力,加快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开发。
1月22日,针对半导体芯片“卡脖子”的问题,比亚迪方面回应,公司生产的IGBT芯片已运用在各产品线,除品牌自用外还能外销,没有“卡脖子”问题。另外,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旗下智新半导体有限公司表示,年产30万套功率芯片模块的生产线4月将投入量产。
不过,“缺芯”对汽车厂商生产造成影响,部分车型供应受限,预计终端优惠幅度将会有所回调。而对于那些加价才能购买的车型,预计加价的幅度也会有所上涨。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9月5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称,荣耀前中国区CMO姜海荣已加入长安汽车,出任长安汽车旗下深蓝汽车CEO职务。报道指出,姜海荣任深蓝汽车CEO后,原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升任深蓝汽车董事长,目前邓承浩微博认证
9月5日,东风本田官宣,思域限时售价8.99万元起,另可叠加国家或地方以旧换新至高1.5万元。作为参考,现款思域售价为12.99-17.79万元,降价达4万元。据了解,思域是东风本田旗下紧凑型轿车,新
9月5日,鸿蒙智行旗下问界品牌——全新问界M7正式开启预订,预售价为28.8万元起。作为参考,目前在售的问界M7搭载增程动力系统,售价为24.98-32.98万元。官方表示,新车预售10分钟小订突破2
9月5日,捷达VS8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8.9-10.4万元。据了解,捷达VS8定位中型SUV,是捷达独立后推出的第五款量产车,基于大众MQB EVO平台打造,采用全新的外观与内饰
9月4日,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在微博发文称:“近期,网络上陆续多次出现针对比亚迪的诋毁、侮辱内容,相关不实信息通过多平台、多矩阵传播扩散,已严重损害比亚迪的产品声誉与企业品牌形象,我们已向有关部门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