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8月20日报道——
8月19日,广汽蔚来创始人廖兵在北京举办的发布会上,公布了广汽蔚来最新的CAN AIOS智能车联OS、三项订阅式会员服务以及整车BOM单(Boil Of Material,中文为物料清单),其中最为关注的便是BOM单,并且廖兵在发布会上称“硬件设备利润率不会超过1%,如有超出部分,将超出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
在发布会上,广汽蔚来公布SUV三大会员服务(包括S会员、U会员以及V会员服务)。其中,S会员包含免费质保、终身OTA升级、无限流量、免费家用充电桩安装等服务;U会员服务则包含6项保险(交强、100万三责以及车损险等)以及免费保养;V会员服务在U会员的基础上,增加了娱乐增值及出行增值服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广汽蔚来居然公布了整车各大配件总成的BOM单,包括内外饰、底盘车身、三电、智能网联以及研发费、制造费等,涵盖整车制造70多个供应名称和采购价格。据统计,HYCAN 007整车总成本为300024元,而该车型最高配置补贴后售价为303000元。
在不考虑BOM单真假的情况下,广汽蔚来公布BOM单一时间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毕竟在汽车行业内几乎没有车企会主动公开BOM单,因此这一行为也得到了网友的赞许,称作“最良心的车企”。
公布BOM单的行为得到赞许后,BOM单内容的真假开始引发网友争议,被指营销。按照网友的说法,如果BOM单公布的是真实成本,那么相当于给行业透了一个底,让同行难做;反过来,如果公布的BOM单不实,那么就有点欺骗消费者的意头了,除了凸显出自己公开透明外,并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另外,广汽蔚来公布BOM单的行为也被指存在“邯郸学步”的嫌疑。
公布BOM单成本,乐视贾跃亭在2015年的时候就已经玩过,当时乐视是首个公布BOM单的手机厂商,这一行为瞬间得到了消费者的赞许,但是不合理的出牌和营销方式也遭到了同行的抵制。
“综合利润率不超过X%,超过部分将返还给用户”的方式也是小米雷军玩剩下的。2018年发布新机的时候,小米向用户承诺,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和各种生态链产品的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超过部分将返还给用户。
小米的这一承诺体现出了满满的诚意,但是也遭到了质疑。因为当时小米不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难以公开透明,这就意味着小米实际综合利润率用户一般是无法查到的。这样的说法放在当前的广汽蔚来同样适用,即使广汽蔚来公布数据,因为不是上市公司,这样的数据也未必可信。
资料显示,广汽蔚来成立于2018年4月,由广汽集团、广汽新能源、上海蔚来汽车及长江蔚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其中,广汽集团按22.5%股比出资4500万元,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按22.5%股比出资4500万元。
2020年4月10日,广汽蔚来首款车型HYCAN 007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为26.26-30.30万元。广汽蔚来廖兵表示,希望2020年HYCAN 007的销量能够达到1.5万辆。
据乘联会数据,今年7月广汽蔚来销量仅为178辆,1-7月累计销量为302辆。从广汽蔚来的市场表现来看,廖兵的“豪言壮语”可能会被“打脸”,由于产品性价比低、定位不清、品牌识别度低等原因,背靠广汽和蔚来的名气闯荡江湖并不容易。
附:广汽蔚来HYCAN 007 BOM单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近日,在2025 上海车展上,保时捷官方宣布中国研发中心成立,该研发中心将在今年下半年投入运营。据官方介绍,新建研发中心主要专注于面向中国市场的“软硬一体”信息娱乐系统及驾驶辅助解决方案的开发。据了解
在2025上海车展上,AUDI品牌正式发布首款量产车——奥迪E5 Sportback。据了解,不同于上汽奥迪现有的产品线,AUDI是独立品牌,由奥迪和上汽打造的新品牌,针对中国市场研发,而首款车型奥迪
近日,长城汽车与汽车博主“向北不断电”的名誉纠纷案终于落下帷幕。法院最终判赔该汽车博主赔偿1.5万元,及公开向长城汽车道歉。4月22日,汽车博主“向北不断电”在微博发布致歉声明。内容中,该博主指出法院
据国家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显示,浙江极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浙江枫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新增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为股东,持股仅0.01%。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极越汽车科技有
据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官网披露发布年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起亚汽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45万亿韩元,这是起亚汽车自成立以来首次突破百亿,同比增长7.7%。营业利润12.6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1%。归
随着东风汽车高端品牌h的消息不断传出,近日东风官方再宣布该品牌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布,首款车型计划在2021年投产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