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3月24日报道——
有媒体报道称,绿驰汽车已经“卖身”给了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河南国投”),在本月已完成股权更换。通过天眼查信息显示,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已经更名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此前,深圳九州汇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绿驰汽车的唯一股东方,注册资本13.5亿元,拥有100%控股权。3月6日,绿驰汽车发生股权变更,投资人新增河南国投,投资资本为20.2亿元,获得绿驰汽车60%股权。河南国投入主并成为绿驰汽车的第一股东,成为国内首家被国资控股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河南国投成立于2017年12月6日,通过股权分析穿透可以看到,河南国投是河南省属国有企业系,其中有平顶山发改委资本。对于绿驰汽车来说,国有企业的入局在资本方面并不是一个坏消息,然而代价就是面临企业的转型已经控股权的交出。
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为13.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销售汽车、汽摩配件、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等。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绿驰汽车的存在感并不强,自成立以来其发展的道路也十分坎坷。2017年7月,绿驰汽车与意大利I.DE.A母公司达成了组建绿驰汽车意大利公司的意向,而后I.DE.A向媒体爆料称绿驰汽车拖欠项目款,绿驰汽车副总裁任亚辉回应称意大利公司仅是绿驰汽车很小的布局,但是由于公司发现I.DE.A不具备绿驰汽车要求的能力,最终两家公司不欢而散。
2018年6月, 绿驰汽车生产基地落户九江,据了解,该项目投资55亿元,兴建年产20万台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主流化、高智能化的SUV及A00级两款电动车车型。一期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万辆整车的规模,二期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0万辆整车规模。
不过,绿驰汽车在九江的项目并未取得实际进展。为解决量产交付问题,绿驰汽车与长安汽车在2019年5月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就长安铃木联合制造达成一致,原长安铃木第二工厂用于绿驰汽车首款纯电动SUV的生产制造。
这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实际上整个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绿驰汽车也陷入了欠薪风波,绿驰汽车拖欠员工工资不发,并且有员工被绿驰汽车老板踢出工作群。
绿驰汽车在九江项目未取得实际进展后与长安汽车签署协议,但是尚该合作项目项目至今也没有下文。此外,今年3月绿驰汽车近500万资产被扣押冻结。
2019年被称为造车新势力生死攸关的一年,欠薪、淘汰、亏损、推迟交付等都成为了造车新势力的专有名词。绿驰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实现量产交付一直是其面临的巨大难题。据了解,绿驰汽车第一款上市的车型是M500,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然而在当前的形势下,这辆车的上市消息也没有较大的进展。
有业内人士表示,绿驰汽车无论是融资、生产、新车的研发和交付都晚于其它的竞争对手,再加上新能源补贴的退坡,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绿驰汽车很难有较大的突破。虽然有国有企业的入局,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控股权的交出,使得这家公司丧失了最基本的能力,在造车新势力阵营中可以说是率先“出局”了。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近日,在2025 上海车展上,保时捷官方宣布中国研发中心成立,该研发中心将在今年下半年投入运营。据官方介绍,新建研发中心主要专注于面向中国市场的“软硬一体”信息娱乐系统及驾驶辅助解决方案的开发。据了解
在2025上海车展上,AUDI品牌正式发布首款量产车——奥迪E5 Sportback。据了解,不同于上汽奥迪现有的产品线,AUDI是独立品牌,由奥迪和上汽打造的新品牌,针对中国市场研发,而首款车型奥迪
近日,长城汽车与汽车博主“向北不断电”的名誉纠纷案终于落下帷幕。法院最终判赔该汽车博主赔偿1.5万元,及公开向长城汽车道歉。4月22日,汽车博主“向北不断电”在微博发布致歉声明。内容中,该博主指出法院
据国家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显示,浙江极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浙江枫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新增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为股东,持股仅0.01%。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极越汽车科技有
据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官网披露发布年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起亚汽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45万亿韩元,这是起亚汽车自成立以来首次突破百亿,同比增长7.7%。营业利润12.6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1%。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