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11月15日报道——
10月10日,野马汽车正式发布了旗下新能源品牌全新logo,并命名为“星芒”,计划在11月底发布两款纯电动车。11月14日,野马汽车正式发布旗下首款纯电动轿车EK-300的官图,该车命名为“星歌”,定位A0级三厢纯电动轿车。根据规划,该车将于本月底或12月初正式上市,并将在明年4月份进行量产。新车基于雷丁i5打造,除了logo不同外,其它方面基本一致。
星歌作为野马新能源旗下首款纯电动轿车,其外观与雷丁i5基本一致。从官图可以看到,这辆车的前脸采用了四角星的全新logo,也就是10月野马新能源发布的品牌标识。官方表示,野马新能源之后推出的新能源汽车,都会采用这一款logo。新车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055/1630/1510mm,轴距为2400mm。
星歌与雷丁i5前脸对比
星越与雷丁i5侧车身对比
新车的其它配置参数,官方没有透露,但是根据工信部信息显示,新车将搭载一台最大功率为30kw,峰值扭矩为150牛米的永磁同步电机,采用的是三元锂离子蓄电池,综合续航里程为255km。
据了解,该车主要针对三四五线城市,上市后将与比亚迪e1以及长安奔奔EV等同级车型竞争,不过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星歌的优势不大。
此外,该车综合续航里程仅有255km是其竞争的最大劣势,在如今纯电动车型续航里程动不动就400km以上的年代,200km的续航里程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再加上外界原因,实际续航可能达不到255km。
因此,对于这款即将发布的纯电动轿车,对于野马新能源的首款纯电动车,消费者并不看好这款车,更多的是对这辆车的调侃。
星越作为野马汽车的首款纯电动,为什么各方面跟雷丁i5如此相似呢?事实上,野马汽车之所以与雷丁汽车有一定的联系,是因为其已被雷丁完全收购。
2019年1月18日雷丁和野马宣布战略重组,雷丁汽车100%全资收购野马汽车股份,收购价在14.5亿元左右。
此次收购让业内十分惊讶,毕竟从发展历程、技术经验、市场规模等方面来看,野马汽车都领先于雷丁。而如今,野马汽车却反被雷丁汽车全资收购。
不过,野马汽车被收购也是有征兆的。2017年野马汽车营收为20.46亿元,净利润亏损3.85亿元。2018年截至10月底,野马汽车的营业收入为6.621亿元,净利润亏损3.63亿元,公司总资产为45.45亿元,总负债为38.34亿元,负债率高达84.36%。
野马汽车从诞生至今已经有30年的时间,一直深耕SUV领域,目前在SUV、MPV级商用车领域均有所布局。今年6月野马汽车获得轿车生产资质,成为四川省唯一一家同时具备新能源及传统能源乘用车、客车等完整生产资质的本土整车制造企业。
而雷丁汽车则是一家主营低速电动车的车企,主要以生产低速电动车为主,从国内市场的反馈来看,雷丁汽车的销量谈不上好坏。
雷丁汽车收购野马汽车后,也就意味着雷丁汽车拿到野马全套生产资质。雷丁汽车表示,未来雷丁将以全新定位打造野马品牌,让老品牌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野马汽车也发布了“2025战略”,提出到2020年销量超过15万台;2021年底,野马汽车将发布8款全新车型,包括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涵盖轿车、SUV和MPV,所有车型都将服务于三四五线城市出行需求;2025年销量超过70万台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新能源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受到一定的限制,再加上各大汽车品牌加快在新能源汽车品牌上的布局,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加大。目前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如比亚迪新能源、北汽新能源等在车市大环境下的发展也仅勉强及格,对于刚刚入局不久的野马新能源,在车市低迷和品牌竞争强烈的环境下,野马新能源会有机会吗?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4月28日晚,领克汽车旗下全新大型旗舰SUV车型——领克900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万元。据了解,领克900基于大型电混车专属架构SPA Evo开发打造,是领克汽车旗下尺寸最大的车
在2025上海车展上,蔚来集团首次携旗下蔚来品牌、乐道品牌、萤火虫品牌三大品牌亮相。不过,乐道品牌并没有与蔚来、萤火虫同在一个展台,甚至不在同一个展馆。对于乐道品牌单设展台的做法,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
4月27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一汽”)宣布,近日,中国一汽召开会议,宣布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任职通知,高璞同志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
4月26日,长安汽车对外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长安汽车营业总收入为341.61亿元,同比下滑7.73%;归母净利润为13.53亿元,同比增长16.81%;扣非净利润为7.8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