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11月10日报道——
近日,比亚迪和丰田宣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双方就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沉寂了近四个月的丰田比亚迪合作终于得到了新的进展,这消息可谓引起了全行业的关注。毕竟一个是混动界的“网红”,另一个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汽车的领导者,双方将联手搞电动车,这怎能不是一个大消息呢。
在大家看来,丰田一直是混合动力实力派,从1997年首次向外界展示混合动力系统后,至今已经形成规模化和完整性的产品线,混动车型全球累计销量则超过900万辆。一个这么强大的新能源领导者为何会找到比亚迪合作呢?
事实上,在开始考虑电动车时丰田认为消费者不会需要,因为丰田章男曾说过,”道路造就汽车“,应用在电动车这个话题,那就是,当这个社会需要电动车,丰田就会去生产电动车。而丰田在电控系统方面的技术积累,也使得其向电动车转变时,技术难度也不会很大。
与氢能源不同的是,电动车最主要的还是电池问题。此前丰田在HEV车型上使用的镍氢电池,浅充浅放的工况,电池寿命问题还没那么突出。但是对于纯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来说,大功率充放电、满充满放,这些工况对于电池寿命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所以丰田采用比较谨慎的策略,在没有能够研发出满足丰田标准的衰减寿命的电池之前,丰田不会做纯电动汽车。但在电池的研发上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尽力,对此,为了开发出适合的电池,丰田在全球网罗技术合作伙伴。而比亚迪、宁德时代这两家在国内有非常高业界地位的电池生产企业,便有了这一合作的前提。
早在今年7月19日的时候,就曾有公告称比亚迪与丰田会就联合开发电动车达成合作,并开始探讨纯电动车及动力电池的开发。涉及产品包括轿车与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和所需的动力电池,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从技术角度,丰田并不认为自己在电动化技术上落后。但从市场角度而言,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上,丰田确实太慢了。不过,面临着中国大力推行电动化的趋势下,丰田的混动系统未能被列入新能源行列,这让丰田有些“焦急”。
而作为此次的合作方之一的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有着一定的地位,不仅连续多年蝉联销冠,同时还是唯一掌握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核心技术车企。
虽然说在比亚迪在刚涉及汽车行业时就有凭借一款山寨花冠打遍了“天下”,但如今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已经是佼佼者了。比亚迪和丰田联手造电动车,也说明了自主国产品牌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比亚迪也能借此名声大噪。
根据双方公告中的内容,新的研发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成立,双方各出资50%,将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并以此为基础推出新的纯电动车型。新公司是研发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第二,丰田和比亚迪双方各出资50%
至于新车新的推出是采用谁的“车身”和谁的“车标”也不得而知。不过有网友对于新品牌命名则十分疑惑,究竟是叫做"比亚田"电动车,还是"丰比"电动车呢?又或者是"比丰"电动车呢?看来这是要逼疯消费者呀,总感觉它俩结合后的名字不好取呀。还有网友表示此前为比亚迪设计的新LOGO也可以用上了;可见这位设计者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啊。
总而言之,双方在此次合作中都是各取所需。如今面对特斯拉以及其他跨国车企在中国发起电动车攻势,市场压力不断加大,从今年7月开始,国内新能源市场连续三月下滑,比亚迪的销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比亚迪联手丰田,也将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品质以及品牌等。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今日,比亚迪法务部发文称,网络用户“葡萄碎碎冰”因造谣比亚迪充电爆炸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官方指出,近期关注到网络用户“葡萄碎碎冰”在社交平台上散布与比亚迪相关的谣言,比亚迪报警后,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
在2025上海车展上,广汽传祺旗下全新车型——向往S9全球首发。新车将在今年三季度上市。据了解,新车定位高于传祺向往S7,为插电式混动中大型SUV,车内采用5座和6座布局,预计将搭载华为乾崑智能辅助驾
4月25日,长城汽车对外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季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收入为400.19亿元,同比下滑6.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1亿元,同比下滑45.60%;扣
近日,在FFAI投资者社区与FX开发者共创日上,Faraday Future官方宣布,贾跃亭出任FF的联席CEO。后续将与现任全球CEO Matthias Aydt共同负责FF财务、法务、供应链等核心
4月25日,在上海车展公众日首日,上汽大众展台发生小插曲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一男子手持专业三维扫描设备对未上市的ID.3 GTX套件款展车进行数据建模采集。因行为异常引起现场工作人员关注,现场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