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5月09日报道——
5月9日,法拉第未来对外公布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法拉第未来营业收入为30 万美元,一季度运营净亏损为 4,380 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4,360 万美元相差不大。今年一季度总运营费用2,280 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运营费用减少了20 万美元。
关于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官方称主要来源于FF 91 交付及租赁收入。融资方面,一季度法拉第未来融资2,460 万美元。 对于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数据,官方表示公司财务和运营都有改善。后续将继续聚焦核心战略,同时优化资本并推动长期增长。
官方除了公布今年一季度的财务数据,还释放出一些利好消息。官方称近期已将业务拓展至美国东海岸,向纽约客户交付首辆FF 91 2.0。与此同时已启动FX Super One与FX 6原型车的美国认证与道路测试,加速合规认证进程。资金方面,目前又筹集到4100万美元新资金。产品方面,官方表示将在今年六月底举行FX Super One首次产品发布会,并启动B2C线上付费预订系统,对于新车型的到来官方寄以厚望,目标是在发布后48小时内预订单达10000台。
此外,关于产品布局方面,官方表示正积极推进中东地区的FX生产销售准备工作,计划在六月的产品发布会设立中东分会场。此外,还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AIEV时代下颠覆RAV4的FX车型”,官方表示此举是为了实现大众市场普及战略。后续将启动新一轮股票增持计划,创始人贾跃亭个人将以其120万美元联席CEO升职奖金的税后金额在二级市场购买FFAI股票,并承诺至少持有FFAI股票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时间以来法拉第未来就不断的对外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前几日,官方就宣布FX品牌旗下首款车型 FX Super One在一周时间内获得的两笔大客户订单,订单数达1300辆。对于这些订单,贾跃亭彼时表示只是开始。众所周知,自法拉第未来创立以来,一直都不被市场所看好。虽然说造车十余年,但仅量产了一款车型。而首款车型FF91的上市之路更是一波多折,历经了多次跳票才在2023年开启交付。由于FF91的定价过高,也使得该车型在市场的销量并不好,至今卖出不到20辆。
而法拉第未来本来就资金紧缺,销量又上不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也急需推出一款大众车型。去年9月,官方发布了第二品牌FX。据了解,第二品牌主要是面向2-5万美元的市场,目标打造出爆款智能电动车。按官方计划,新品牌会率先推出两款车型FX5和FX6。其中FX5车型的定价区间在2万-3万美元;FX6车型的定价区间在3万-5万美元,两款车型将在今年年底开始生产。或为了重拾资本的看好,官方在4月还宣布任命贾跃亭出任FF的联席CEO。对于贾跃亭的新任命,法拉第未来现任FF全球CEO表示,标志着FF未来发展进入关键转折点。未来FF不单单要继续交付FF 91 2.0,还将持续推进FF全球汽车产业桥梁战略和第二品牌FX。
回归到官方此次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总的来说法拉第未来今年一季度的处境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改善。但众所周知,造车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以目前法拉第未来的融资金额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后续想FF正常的运营起来,还是得有销量的持续增长。换而言之,第二品牌新车的上市能不能获得市场的青睐,关乎着法拉第未来的后续命运。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7月1日,国内不少车企相继对外发布2025年7月交付数据。从大家公布的交付数据来看,交付数量大多都实现了同比增长。6月零跑汽车交付量继续走高,6月零跑汽车交付量为 48006 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
6月30日,蔚来技术规划首席专家、助理副总裁胡成臣在微博发文宣布从蔚来离职。胡成臣表示:“毕业了,谢谢大家为我制作的记录视频和制作的毕业典礼。1351天,感谢这段独一无二的旅程。让我休整一段时间,江湖
7月1日,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发文宣布,小米YU7将在7月6日10:00至7月7日24:00期间,开启限时改配。已锁定订单的非准现车用户可以在这一时间段进行限时改配。雷军表示,欢迎这几天大家到店体验实车
7月1日,特斯拉宣布,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长续航版本迎来重大产品升级。特斯拉中国网站显示,当前在售的特斯拉Model 3共有后轮驱动版、长续航全轮驱动版、高性能全轮驱动版共计3款车型
6月30日,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发布《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公告》,宣布面向社会预招募意向投资人。管理人表示此举是为了尽快推进合众新能源的破产重整进程,有效盘活资产、实
本田与通用汽车进一步扩大合作,根据双方签署的最新协议,在北美市场将实现在采购、研发和平台方面的统一,从而提高成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