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4月20日报道——
近日,因Faraday Future高管减持公司股份的传闻,引发FF(FFAI)股价出现大幅下跌。针对这一传闻,官方在4月17日发布声明进行辟谣。
FF在声明内容中指出,公司高管坚定持股,近期并未减持任何公司股份。与此同时,还透露早前公布4,100万美元融资承诺后,公司已顺利收到投资人支付的首批总额约1,000万美元的融资款,已按照法规要求提交了Regulation D表格来进行合规性披露。并表示目前,该轮融资尚未发行任何普通股。Form D仅包含关于公司、管理层、董事及发起人的简要信息,与公司管理层售股无关,公司管理层也并未出售任何FF股份。建议投资者对市场中可能存在的误导性言论保持警惕,其中部分言论可能来自潜在的恶意做空者,他们和公司股东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最后,FF方面还表示,公司近期股价下跌是非理性的。
针对此次FF股价大跌一事,FF创始人贾跃亭也发声称,FF再次被恶意做空者盯上了。其指出,这次恶意做空并非由于公司基本面的问题,而是非法公投在借着关税乱局、股市下跌等外部不利因素,散布恐慌,恶意操纵,以此不断获利。贾跃亭对此也进行了表态称,FF坚决不合股,坚定保住上市地位。因为始终相信FF的真实价值远未被市场发现。此外,贾跃亭还指出,Form D是一项常规合规披露,不是“清仓信号”。公司所有高管近期都未减持一股,公司董事和员工都仍在股份禁售期内。
据了解,合股是指将原有的股份进行重新组合或合并的行为。一般合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规避退市风险、改善市场形象、战略融资等需求。此前,FF已有过多次合股维持上市地位,不过需要说的是合股也并不是万能的,合股后也就意味着流通股会减少,流动性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并非官方首次表态被恶意做空者盯上。早2023年贾跃亭就称:FF可能已成为非法卖空的目标。彼时,为了重拾投资者的信心,法拉第未来进行了人事大变动,宣布任命新的全球CEO,同时发布管理层股票购买计划,将通过股票购买进一步加强与股东的联系。
对于此次的股价大跌,官方也表示后续将通过“新五大举措”,全面打响恶意做空阻击战。其中,资本层面,FF持续优化资本结构,坚决不合股。FX战略全力加速。据官方消息,FX旗下首车下线已进入倒计时冲刺阶段,FF已获得了FX原型车的公共道路测试许可,将在下周正式启动多款原型车在多种复杂公共道路环境下的实测,包括自动驾驶系统等测试。此外,FX首款车型Super One也将在6月底进行首次发布,即将开始收取付费预订单。资料显示:FX是FF的第二品牌在去年9月发布。按规划,FX将推出FX5和FX6两款车型,其中FX5锁定售价为2万~3万美元,FX6 定价区间3万~5万美元,两款车型最快将在今年底开始生产。
回归到此次法拉第未来股票大跌一事,实际与市场对法拉第未来不看好有一定的关联。最重要的还是自法拉第未来成立以来资金紧缺问题就一直跟随着,至今为止只量产了FF91一款车型。而由于该款车型定价高,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因素,FF91的销量并不理想。销量不佳,财报自然也不理想。数据显示,去年法拉第未来的收入53.90万美元,归母净利润为-3.558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2.97%。
目前,法拉第未来也寄希望于第二品牌,但随着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FX车型上市后也将面临激烈的挑战。数据显示:截止4月17日,法拉第未来美股跌至每股0.86美元。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8月21日,新一代蔚来ES8正式发布,并公布预售价,预售价为万元起,新车预计将于9月的NIODay上正式上市。据了解,新一代蔚来ES8基于NT3.0平台打造,整体产品力较老款ES8有着全面提升,不仅车
8月20日,据《财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中国一汽正在筹划入股零跑汽车,成为后者的战略股东。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一汽计划初步要约收购10%左右零跑股份,目前该方案已经在一汽内部相关部门流转推进。针对上
8月20日,蔚来法务部在官方微博发布网络账号恶意诋毁品牌的最新进展。蔚来法务部表示,已对恶意诋毁品牌的网络账号采取法律措施。蔚来法务部在公告中指出,网络账号“繆斯高”、“陈硕科技”、“狗哥测评”、“大
8 月 19 日,2026 款哈弗猛龙 PHEV正式上市,新车定位,售价区间 17.38-20.88 万元,限时优惠换新价 15.38-18.88 万元。新车与现款在售车型相比在外观、内饰、动力系统及
8月19日,东风日产法务官方账号发文称,注意到四十余个网络自媒体账号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恶意发布针对公司及旗下品牌、产品的不实信息。官方指出,此类言论违背事实,误导公众认知,严重损害公司产品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