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3月22日报道——
3月21日,雷丁汽车发布名为“重磅惊喜 蓄势勃发!雷丁汽车新车型正式曝光”的公众号文章,正式曝光全新微型车雷丁A50。这意味着,一度濒临破产倒闭的雷丁汽车将重新回归市场。雷丁汽车表示,雷丁A50是雷丁汽车与国际知名设计公司合作,于2024年开始着手打造的一款新能源纯电小车,作为一款基于全新微车平台打造的短途代步微型车,雷丁A50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雷丁汽车公布是雷丁A50还是一张AI图,作为一款2024年就开始着手打造的一款新能源纯电小车,这多多少少让人有些难以接受。此外,雷丁汽车还计划在年内推出雷丁A50的两门版车型雷丁A51,并于明年年初推出雷丁A50年度改款(A52)。通过不断丰富产品系列,雷丁汽车将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资料显示,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注册及实缴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王德金,公司曾用名“山东梅拉德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为比德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李国欣为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于2020年12月卸任比德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法人、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位。
2018年4月,雷丁收购陕西秦星汽车有限公司,获得新能源商用车和特种车生产资质。2019年1月,雷丁以14.5亿元收购川汽野马汽车,获得新能源汽车、传统油乘用车、客车的生产资质。两次收购,成功帮助雷丁解决造车生产资质问题。
获得乘用车生产资质后,雷丁汽车在2019年一口气推出i3(4.98-6.28万元)、i5(7.58万元)和i9(11.58万元)三款纯电动车。不过,不实惠的价格以及延续“老头乐”的设计,雷丁汽车并未取得显眼的成绩。
i系列折戟之后,雷丁汽车继续将目光瞄向微型车市场,于2021年5月推出“雷丁芒果”车型,定位于五门四座的纯电动微型车,售价2.98-5.49万元,直接对标宏光MINIEV、奇瑞QQ冰淇淋等车型。2022年3月,雷丁汽车又推出芒果Pro,新车提供130km、200km两种续航里程,售价3.98-5.69万元,直接对标宏光MINIEV马卡龙版。凭借较高的性价比,芒果系列短时间内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据乘联会零售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雷丁芒果销量30467辆,成功挤进新能源轿车榜单前十五。
2021年9月,山东梅拉德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后得益于较为亮眼的市场表现,雷丁汽车设立宏伟的销量目标,宣布在2025年实现200万辆销量。然而,受到疫情、原材料暴涨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雷丁汽车销量断崖式下跌,公司经营也一度陷入危机。
自2022年起,雷丁汽车频被曝出陷入负面风波,欠薪裁员、工厂停产、供应商催债、经销商大面积退网等消息层出不穷。2023年5月和2024年2月,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两次申请破产审查,经办法院为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民法院。公告显示,截止到2023年9月30日,雷丁汽车公司资产总额为17.23亿元,负债总额为47.99亿元,严重资不抵债。
雷丁A50的预告,标志着雷丁汽车将重返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再次发力,但能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重塑辉煌,还需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当前,微型车市场已经逐渐饱满,并不像两三年前那么热销,头部效应特别明显。2024年,宏光MINIEV全年销量26.11万辆,是最畅销的微型车,目前起售价为3.28万元,而排名第二的是长安Lumin糯玉米,为14.51万辆,吉利熊猫为13.16万辆,其他车型均在10万辆以下,而作为品牌效应一般、产品一般的雷丁微型车,又会有多少人购买呢?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4月19日,蔚来集团旗下第三品牌firefly萤火虫首款车型——萤火虫正式上市,新车仅推出一款车型,官方指导售价为万元。据了解,firefly萤火虫是蔚来集团旗下第三品牌,定位于智能电动高端小车品牌,
4月19日,阿维塔科技旗下全新车型——阿维塔06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款车型,售价区间为万元。综合此前报道,阿维塔06是阿维塔旗下中型轿车,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选择,竞争对手包括特斯拉Model 3、
2024年,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过得尤为艰辛。虽然汽车销量实现同比增长,但在价格战愈演愈烈和新能源转型带来的渠道变革的双重影响下,经销商出现了“越卖越亏”的情况,暴雷和退网贯穿全年至今,其中就包括诸多大
近日,因Faraday Future高管减持公司股份的传闻,引发FF(FFAI)股价出现大幅下跌。针对这一传闻,官方在4月17日发布声明进行辟谣。FF在声明内容中指出,公司高管坚定持股,近期并未减持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