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7月19日报道——
日前,有网友爆料,某小区内一辆小米SU7底盘出现冒白烟的情况。7月18日,小米汽车官方发布《小米SU7答网友问(第四十五集)》,在文中回应了上述事件。
小米汽车官方表示,前日,小米汽车接到车辆驾驶员进线,反馈车辆在碰撞后有短时局部冒烟现象。小米汽车门店服务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经与用户沟通以及现场检查后,确认情况如下:
1、车辆底盘有明显外力导致的严重破损,不过电池包仅出现短暂的泄压排气,无热蔓延、无起火。同时事故车辆事发时后台数据联网功能处于车端主动关闭状态。
2、事故车辆电池底部疑似发生极端的外力碰撞。根据现场情况分析,推测极端工况最终触发原因(目前尚无法确认底盘此前是否曾遭受磕碰),系松动的大理石混泥地砖(300*300*20mm),在轮胎碾压后单侧翘起,以尖锐的侵入角度,猛烈顶击电池包底部,并导致其撕裂(最大开口超过350mm)。最终,电池包底部严重凹陷(最大深度超过30mm),内部电芯受损裸露,变形量约14.3mm左右。
3、小米CTB电池包开发按照最高安全标准设计,针对电池底部碰撞安全开展了全面且严苛的测试,例如使用直径150mm的实心半球置于地面,然后以30km/h车速进行刮底测试,电芯变形量仅1mm。而即便应对目前行业最严苛的底部冲击测试,电池变形量也仅为5.4mm。而本次事故中,电芯变形量超过14mm,超过了最严苛测试的2.6倍,已属于极端工况。不过由于小米SU7电池包的一系列保护措施,没有导致更多电芯因热蔓延起火,仅出现短暂泄压排气。
目前小米汽车方面正协助用户妥善处理后续事宜。同时,小米汽车强调,上述事件只能认为是在极端偶然的情况下,因极端外力引起的极小概率的极端工况。部分报道在没有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用“自燃”、“起火”等描述,已经完全失实,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据了解,小米SU7是小米汽车用时三年打造的的重磅车型,也是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基于小米汽车摩德纳平台架构打造,定位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于3月28日上市,目前售价区间为21.59-29.99万元,动力方面提供双电机版本和单电机版本车型选择。
作为小米集团首款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力作,小米SU7自上市之际就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零售数据显示,自小米SU7上市以来,截至6月底,小米SU7累计交付3万辆,其中4-6月销量分别为0.71万辆、0.86万辆、1.43万辆,出现逐渐增长趋势。小米SU7作为刚刚上市不久的新车,月交付便突破万辆,确实创造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奇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认可。
按照规划,小米汽车年内将交付至少10万辆,并冲刺12万辆。以10万辆计算,意味小米汽车需在接下来的7个月里完成7万辆的交付量,月均销量1万辆,而如果是按照12万辆计算,则月均销量需达1.29万辆左右,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过,小米汽车在上述文章中指出,7月小米汽车工厂经历了一次产线维护调优,但不会影响完成既定的月交付1万台以上的目标。
7月12日,在工信部官网披露的第38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出现四款“小米牌”纯电动轿车,小米SU7的全新尾标通过备案,由原来的“北京小米”变更为“小米”,而小米SU7的生产企业名称也变更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小米汽车正式取得独立造车资质。
至于后续小米汽车是否推出其它新车,目前不清楚,仍有待官方进一步公布才能得知。需注意的是,针对网上热传的“小米SU8”车型,小米汽车表示:“并不属实,小米汽车没有这样的车系、型号规划。”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日前,据北京市纪委监委最新通报,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分公司设备动力部原部长张春生(非中共党员)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接受顺义区监委监察调查。市场上关于张春生的资料并不多,其所在的设备动力部,作为北
7月25日,小米汽车发布答网友问。内容中,官方对近期小米SU7和小米SU7 Ultra下架部分配置一事进行了回应称,做出这样调整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交付效率。与此同时,官方还表示此次调
7月25日,长城汽车正式发布新款坦克500 Hi4-T/Hi4-Z。作为新款车型,新款坦克500 Hi4-T/Hi4-Z在外观和内饰方面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最显眼的是车顶上搭载了激光雷达,其将配备长城
7月25日晚,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正式开通抖音账号,并发布首条个人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在视频开头还不忘玩自己“听我讲完”的梗,这条带着个人特色的视频一经发布便引发关注。截至次日,其抖音账号粉丝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