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1月14日报道——
近日,蔚来汽车换电合作又迎来了新的突破。
1月11日,蔚来汽车发文宣布分别与江淮汽车集团和奇瑞汽车签署了《换电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将在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
对于与江淮汽车的合作,蔚来方面表示,一直以来,蔚来与江淮汽车集团都有着紧密的合作,此次换电业务的合作将开启双方战略合作的新篇章。和奇瑞汽车的合作,蔚来表示:近几年,奇瑞汽车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通过此换电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充换电服务。
实际上,江淮和奇瑞并不是最早和蔚来汽车签署换电合作的车企。去年11月21日,蔚来汽车就宣布与长安汽车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
时间隔了一个星期左右,去年11月29日,蔚来宣布与吉利控股签署了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截止目前,已有四家车企与蔚来汽车达成换电业务合作。
值得注意是,此次官方透露除与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签署换电合作外。官方还宣布与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开放共享的储充换体系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安能源(安徽)有限公司。该公司由皖能集团、安徽省天然气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皖能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蔚来、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金合伙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负责一体推进安徽全省统一的充换电服务“一张网”,构建开放共享的新能源汽车储充换网络。
众所周知,蔚来的换电业务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争议的点主要是换电站建站成本高昂,而蔚来汽车目前还处于亏损的状态,换电业务会使得其盈利更加困难。虽然说有换电站算是购买蔚来汽车的亮点之一,但也给蔚来汽车带来较大的成本投入压力。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曾透露,换电站单站成本大概在300万元左右。
不过,虽然说换电业务目前还没有带来很可观的盈利。但是蔚来李斌曾表示:相信换电业务长期来看是一个可持续、且颇具盈利能力的业务,目前充电桩业务基本已经实现盈亏平衡。同时,李斌还透露,有投资者对NIO Power(蔚来能源体系)独立融资感兴趣,也有一些初步接触,未来不排除NIO Power独立融资。在换电站的运作方式上,李斌表示蔚来已经开始纳入轻资产模式,在尝试对外开展合作,例如合作伙伴建设换电站、持有换电站,进入到蔚来的网络里,交由蔚来运营,已经有几十个换电站采用了这样的合作方式,将来这个模式也会成为可持续的经营模式。
在2023年12月举办的NIO DAY上,蔚来汽车发布640kW全液冷超快充桩与第四代换电站,同时宣布2024年将新建1000座换电站,新建20,000根充电柱,蔚来计划至2025年打通9纵9横19大城市群高速公路换电网络。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在全球蔚来已累计建成换电站2,350座,累计布局充电桩21,091根,接入1,460,000+根第三方充电桩。
随着蔚来汽车换电合作朋友圈进一步的扩大,对蔚来而言,可以有效地提高换电站的利用率,还可以平摊成本。此外,有了中安能源的成立及与车企的换电合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蔚来的换电业务注入新的资金,减轻了蔚来汽车换电站建设的资金压力。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7月3日,小鹏汽车旗下全新中型SUV——小鹏G7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万元、万元。据了解,小鹏G7定位纯电动中型SUV,小鹏汽车称其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具
7月1日,比亚迪对外公布2025年6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2025年6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8.26万辆,同比增长11.98%。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20.69万辆,同比增长42.50%;插电混动车
7月2日,乐道品牌全新车型——乐道L90内饰官图正式发布。综合此前报道,乐道L90定位旗舰级SUV,新车基于蔚来NT3.0平台打造,采用纯电动力,将于7月10日预售,三季度上市。内饰方面,乐道L90采
7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超豪华品牌宾利汽车正式官宣,全新宾利双翼徽章正式发布。据了解,新车标由现任设计总监Robin Page主导,呈现出更具现代感与前卫精神的设计语言。新车标依然采用标志性的双翼“
日前,国家网信办官方公众号“网信中国”发文表示,国家网信办扎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强化涉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