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10月02日报道——
9月30日,网上曝出特斯拉国产车将大幅降价传闻,消息称,特斯拉国产车型Model 3和Model Y将进行大幅降价,其中Model Y的降价幅度最高达4万元,最终Model Y后轮驱动版车型的起售价可能会降至27万-29万元。但没过多久,特斯拉方面就澄清这一消息是不实信息。针对国产车型将进行大幅降价的传闻,特斯拉作出回应表示:“该消息并不属实”。
而在10月1日国庆节当天,特斯拉又举起“价格屠刀”。特斯拉在官方微博宣布再度推出保险补贴活动。特斯拉官方公布的海报显示,在202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间下订并完成交付的Model3和ModelY全系车型(仅适用于未上牌车辆),车主若选择通过特斯拉合作保险机构购买相应保险,可享受保险补贴7000元。也就是说,特斯拉这一保险补贴活动会持续至今年底。
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特斯拉也曾推出类似活动。此前特斯拉内部邮件显示,在2022年9月16日-9月30日期间交付的国产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车主,如果选择购买特斯拉店内保险,且保险包含交强险、车损险的,均可享受8000元的保险补贴,保险补贴形式为在交付尾款时直接减免车价8000元。保险补贴政策涉及国产全新车型,除此之外,展车和非全新车(未上过正式牌照)亦可享受这一优惠政策。随后特斯拉官方确认了这一消息。不过,该优惠政策出来后特斯拉就被质疑是“变相降价”,同时引发了部分车主的不满。
特斯拉会“降价”并不是空穴来风,今年7月份,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平台上回复粉丝提问的“特斯拉是否有计划降低售价以应对疫情和供应链困境?”问题时表示:“如果当前的通货膨胀得到缓解,特斯拉可以降低车型的售价”。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也曾:“提高几次售价后,特斯拉汽车价格已经到了比较尴尬的程度。未来某个时候特斯拉可能会下调售价,但这并非承诺。”
而针对上市“变相降价”说法,特斯拉某门店销售对媒体表示,补贴主要原因是处理积压的车辆库存,所以9月30号之前购车都会有8000元的补贴。该销售称,此前积压的现车库存已经卖光了,简单来说,特斯拉推出优惠活动更多的是为了冲刺月末交付量。
据特斯拉中国官网了解,目前特斯拉在国内共有Model 3和Model Y两款国产车型,其中特斯拉Model 3后轮驱动版售价27.99万元,高性能版售价36.79万元;Model Y后轮驱动版售价31.69万元,长续航版售价39.49万元,高性能版售价41.79万元。
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生产线完成改造升级,产能得以提升,升级后其年产能由45万辆提升至75万辆,由此特斯拉在华车型交付周期也大幅缩短。从官网公布的交付日期看,目前Model 3、Model Y所有车型最短预期交付时间均有所缩短,其中国产Model 3后轮驱动版和高性能版预计交付期为4-8周;而国产Model Y后轮驱动版预计交付期为1-4周,Model Y长续航版和Model Y高性能版交付期均为4-8周。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在华销量由一季度的31万辆下滑至25.47万辆,其中8月份中,特斯拉在华交付新车76965辆,其国内市场交付34502辆。具体车型上,Model 3的上险量仅为3847辆,成为新能源销量前十五榜单中唯一同比下滑的车型。至于特斯拉中国推出提车享受7000元保险补贴促销活动后能否提振其四季度交付量,令全年业绩报告更好看一些则有待验证。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7月3日,小鹏汽车旗下全新中型SUV——小鹏G7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万元、万元。据了解,小鹏G7定位纯电动中型SUV,小鹏汽车称其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具
7月1日,比亚迪对外公布2025年6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2025年6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8.26万辆,同比增长11.98%。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20.69万辆,同比增长42.50%;插电混动车
7月2日,乐道品牌全新车型——乐道L90内饰官图正式发布。综合此前报道,乐道L90定位旗舰级SUV,新车基于蔚来NT3.0平台打造,采用纯电动力,将于7月10日预售,三季度上市。内饰方面,乐道L90采
7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超豪华品牌宾利汽车正式官宣,全新宾利双翼徽章正式发布。据了解,新车标由现任设计总监Robin Page主导,呈现出更具现代感与前卫精神的设计语言。新车标依然采用标志性的双翼“
日前,国家网信办官方公众号“网信中国”发文表示,国家网信办扎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强化涉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