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3月04日报道——
综合多家媒体消息,讴歌在北京市场唯一一家4S店广汽Acura北京金港店已经停止销售,将转为出售迈凯轮。虽然目前还有多家广汽本田4S同台销销售讴歌产品,但也处于消化库存车的状态,但据店员向媒体透露,店面也已经不再向厂家预定新车,并且表示广汽讴歌厂家的工厂已经停产了。不少汽车媒体报导指,其内部已经商讨结束,退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定局,剩下的就是官宣。本田中国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官方这边还没有发出任何的声明,但目广汽本田正在探讨对品牌资源进行整合。在售后方面,广汽本田将继续为现有用户提供售后服务。”
讴歌品牌一直有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但讴歌官方未对上述消息进行回应,查看新浪微博的各种广汽讴歌官方认证的帐号,除了品牌方的官方微博及公众号还在保持更新以外,几乎所有的经销商认证帐号在去年底的时候已经停止了发布新的消息。讴歌品牌官方微博帐号“Acura-讴歌”每天还在发出岁月静好的内容,但几乎没有车型或者讴歌中国的最新动态,近几天一些网友也在评论处向其求证退出的消息,但官方帐号没有回应这些网友的提问,只是保持以往的内容更新。
讴歌在去年已经相继停止中国进口车业务和轿车业务,讴歌进口车型MDX和NSX在华也早已停售,广汽讴歌TLX-L也在2019年宣布停产。如今,讴歌在华只有CDX和RDX两款国产车型在售。
2014年的时候,讴歌信心满满,在其针对中国市场的“2020计划”当中,本田技研前总经理仓石诚司称“到2020年,讴歌的年销量目标将达10万辆”。而到了2020年,广汽讴歌仅仅卖出了11193辆,同比下滑31.73%,实现了当初目标的十分之一。
这并非突然的崩塌,2015年,其在华销量维持在5000辆左右,几乎要从各种豪华车的销量榜单当中跌出前10排名。随后,开始引入ILX、TLX、RLX三款轿车以及RDX、MDX和ZDX三款SUV车型,并与广汽组建广汽讴歌进行国产化车型生产。国产化以后,讴歌迎来了短暂的高光一刻,2017年实现销量16348辆,但次年又下滑至9424辆。有所增长但未暴发,数据表现出其产品、价格以及销售网络的支撑力不足,无法守住开拓出的果实。而这一幕,此前已上演过一次,2011年讴歌在完成了4000辆的情况下,虽然引入了更多的车型,反而销量出现下降。
在销量表现这一方面,讴歌和本田大法划出了一条明显分界线。外界把讴歌的问题总结为:车型少、排量大、价格高。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它所引入的车型数量低下竞争品牌相比,作为本田的高端品牌,它的产品售价接近于奥迪A4L和宝马3系,但未能使得本土消费者的认可。讴歌引入北美市场热销的TLX,并进行了车身和轴距的加长打造出TLX-L,在27.98万-37.98万元之下销量惨淡提前停产。随着众多车型的退出,广汽讴歌CDX和RDX两款国产车型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为5762辆,同比下滑48.6%。其中,CDX 全年卖出2810辆,而RDX全年累计卖出了2952辆。
汽车消费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感性消费,消费者在持久的宣传之下建立起品牌定位,然后为此掏出钱包。在这种情况之下,潜在的消费者对二线品牌的表现尤为敏感,在销售网络完备的情况下不断通过引入更新,又或者是打折的方式才能保持一定的存在感,稍有点落后便会被人遗忘,讴歌、英菲尼迪、林肯、凯迪拉克都如此,代替不了BBA又不能打折的品牌,在电动车们的进一步打压之下,连最后的个性化标签也被抹掉的时候,品牌自然就会慢慢消费者的视野当中消失。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近日,在2025 上海车展上,保时捷官方宣布中国研发中心成立,该研发中心将在今年下半年投入运营。据官方介绍,新建研发中心主要专注于面向中国市场的“软硬一体”信息娱乐系统及驾驶辅助解决方案的开发。据了解
在2025上海车展上,AUDI品牌正式发布首款量产车——奥迪E5 Sportback。据了解,不同于上汽奥迪现有的产品线,AUDI是独立品牌,由奥迪和上汽打造的新品牌,针对中国市场研发,而首款车型奥迪
近日,长城汽车与汽车博主“向北不断电”的名誉纠纷案终于落下帷幕。法院最终判赔该汽车博主赔偿1.5万元,及公开向长城汽车道歉。4月22日,汽车博主“向北不断电”在微博发布致歉声明。内容中,该博主指出法院
据国家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显示,浙江极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浙江枫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新增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为股东,持股仅0.01%。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极越汽车科技有
据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官网披露发布年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起亚汽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45万亿韩元,这是起亚汽车自成立以来首次突破百亿,同比增长7.7%。营业利润12.6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1%。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