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7月29日报道——
纳智捷优6新车指导价14.98万元,现在7.2万每台;纳智捷大7仅售54折——来自纳智捷销售朋友圈的骨折报价。更可怕的是,即使市场新车半价抛售,纳智捷仍未能逃过销量惨淡的命运。
“这车基本没有4s店了,全靠二网资源在甩”,一名业内人士向我们表示。根据东风裕隆官网提供的经销商信息,有媒体对全国100多家东风裕隆经销商致电,发现近半经销商已经退网,大多数也终止了销售,仅保留售后服务职能。其中还有将近20家经销商电话处于无人接听或欠费停机状态。
另有已经退网并转型为服务商的东风裕隆经销商表示,厂家许多配件已停止供应,车主找不到地方修车,连二手车商都不愿意收我们的车。
纳智捷2018年销量跌至只有7056辆,同比2017年下滑61%。进入2019年下跌趋势明显加快,前5月纳智捷累计销售量仅为571辆,同比下滑88.4%。如此销量业绩,难以支撑起整个企业的运作,因此纳智捷在大陆市场的母公司东风裕隆最近被盛传有计划退市的消息引起关注。
有消息指,东风公司内部盛传东风裕隆将在1~2年内关停。针对该消息,东风公司和纳智捷均予以否认。东风公司回应媒体表示,东风裕隆和中国车市一样正在经历着考验,股东双方也在为改变而努力。纳智捷方面回应,目前公司的生产和销售均正常运行,新车上市也在筹备中。
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由东风汽车公司与台湾裕隆集团共同合资组建,双方各占公司50%股份,是海峡两岸首个以大中华自主品牌定位,并集整车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汽车制造企业。该公司位于杭州萧山,成立后的东风裕隆主要生产销售“纳智捷”品牌汽车。
早些年的纳智捷也迎来发展的巅峰时期,在2015年曾达到最高峰的6万台。由于研发水平停滞、产品战略出现问题,用户口碑崩塌,纳智捷的销量随即急转直下,直到如今几乎被消费者淡忘。
由于销量、业绩、管理内耗等问题,东风公司在2017年做出“撤人不撤资”的决定,全面退出东风裕隆的经营管理,不参与内部管理决策。裕隆集团则全面接手,并加大投资力度。有媒体报道还指出,目前杭州萧山的东风裕隆工厂几乎陷入停顿,月产量在100辆左右,人员也大幅减少,从高峰时期的3000人减至现今的约1000人。
目前纳智捷在售的车型共有5款,分别是大7 MPV、优6 SUV、U5 SUV、纳3和锐3,鉴于品牌不振、口碑不好、保值率低,销量一直低迷。根据纳智捷官方消息,目前厂家并没有放弃新车投放计划,今年第三季度还会上市一款名为“纳智捷URX”的7座SUV,提振品牌销量。
纳智捷可以说是一个活在段子里的品牌,有关纳智捷的话题里,网友经常编出各式各样调侃的评论,如今网络上还流传着与纳智捷相关的段子,特别是油耗方面。
可以看到,纳智捷最大的难处,是口碑危机。
东风裕隆也清楚自身的处境,去年还发表了一份官方声明予以抵制。有自媒体通过对纳智捷品牌车辆举办追悼会,以及使用电子垃圾、纳智捷这破车、工业垃圾等行为及语言,东风裕隆认为侵犯了该公司的合法权益,对纳智捷及车主造成了极大伤害,要求视频发布者公开道歉并消除不良影响。
事实上,中国汽车行业从高速发展到持续下滑,存量竞争的当下已引致一系列连锁反应,自主汽车品牌也进入洗牌期,东风裕隆纳智捷的现状令人唏嘘,面临退市危机。纳智捷是一个被质量和口碑双重压垮的品牌,用户口碑坏了,燃油车方面很难再翻身了,东风裕隆发力新能源或许有更多生存希望。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4月28日晚,领克汽车旗下全新大型旗舰SUV车型——领克900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万元。据了解,领克900基于大型电混车专属架构SPA Evo开发打造,是领克汽车旗下尺寸最大的车
4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据长春市纪委监委消息: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赵明瑞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吉林省长春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公开资料显示,赵明瑞是吉林德惠人,
日前,长安马自达官方公布马自达EZ-60订单数据,新车发布48小时盲订10060台。据了解,马自达EZ-60是长安马自达旗下最新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基于长安EPA平台打造,定位中型SUV车型,同样提供增
4月27日,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泰汽车”)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众泰汽车销售收入为5.58亿元,同比下滑23.96%;利润总额为-10.03亿元,同比增亏5.35%
在2025上海车展上,上汽大众正式发布亮相首款增程车型——大众ID.ERA概念车。据了解,大众ID.ERA概念车定位全尺寸增程式SUV,未来量产后将成为上汽大众尺寸最大的车型,量产版车型预计将于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