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12连降的窘境,中汽协坐不住了。在9月11日的月度产销数据发布会上,中汽协少见地在产销数据之外,专门发布了一篇新闻稿,呼吁消费者了解、购买和使用自主品牌乘用车,秘书长董扬更坦言,可能要死掉几家车企,才能扭转这种颓势。
12连降 自主品牌“跌跌”不休
8月,中国市场乘用车共销售146.82万辆,环比增长8.12%,同比增长8.50%。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4.51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13%,市场占有率虽比上月提升了2.35个百分点,但已经是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特别是在轿车领域,自主品牌的占有率已经由去年8月的四分之一跌至今年8月的不足五分之一。
稍稍值得欣慰的是,在1-8月的轿车生产企业销量排行中,重庆长安以25.18万辆的销量跻身前十。而前九个位置都由几大合资车企占据。今年前8个月,上述企业共销售56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70.96%。
1-8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
一汽大众107.35万辆
上海大众 99.93万辆
上海通用 91.49万辆
北京现代 55.84万辆
东风日产 47.71万辆
神龙汽车 39.04万辆
长安福特 38.31万辆
东风悦达起亚 31.48万辆
一汽丰田 25.67万辆
重庆长安 25.18万辆
自主质量相当于国外4年前的水平
不得不承认,自主品牌乘用车的质量与合资品牌仍有差距,但差距确实在缩小。董扬说,经过10余年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已取得巨大进步,整车企业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研发水平大幅提升,产品水平和品质也取得不断进步和提升。
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乘用车新车质量PP100(每100辆新车的问题数)与外国品牌的差距已由2007年的139个缩小到2013年的50个,相当于外国品牌2010年的水平,其中,广汽传祺、上汽荣威、长安逸动、一汽奔腾等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得“死掉几家企业” 才能涅槃重生
中汽协认为,自主品牌乘用车下滑的主要原因除了与外国品牌有差距、增速放缓和大部分城市限购、外国品牌价格战外,还有消费者缺乏对自主品牌汽车的了解,缺乏购买和使用自主品牌汽车的氛围等因素。
董扬直言,自主品牌数量品种过多,需要用市场手段淘汰,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死掉几家企业”,达到市场集中度提高,才能实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浴火涅槃”。
本文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杨铮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除了微博还有微信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autoWeChat
奔驰宝马合资公司获批成立!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1月25日报道——
1月2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根据欧盟合并条例,已批准梅赛德斯-奔驰(中国)与华晨宝马成立合资企业。该交易主要涉及中国电池动力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市场。欧盟委员会的结论是,鉴于对欧洲经济区的影响有限,相关交易不会引起竞争问题。
2023年11月30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以50:50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计划到2026年底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具备先进技术的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首批充电站计划于2024年起在中国重点新能源汽车城市开始运营,后续充电站建设也将覆盖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此外,合资公司还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并向奔驰和宝马的客户提供即插即充、线上预约等专属服务,为中国客户提供可持续的豪华充电体验。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对充电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这个背景下,奔驰与宝马决定联手在中国市场建立超级充电网络。这一合作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
业内认为,奔驰宝马合作也是历史的必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超充网络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充电设施的不足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构建覆盖广泛、高效便捷的超充网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这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宝马和奔驰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这又何尝不是抱团取暖。面对国内竞争如此激烈的新能源市场,奔驰和宝马作为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却尤为缓慢,看着其它品牌之间不断合作,自然不想错失这块大蛋糕,而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奔驰宝马选择联手,共同对抗中国汽车的挑战,也是自然的选择。另外,构建超充网络确实是一个投入巨大、建设时间长、投资回报慢的产业,单打独斗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此前的吉利、长安、江淮、奇瑞与蔚来汽车达成换电合作,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合作,两家公司之间可以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加速超充网络的建设进程。
当然,奔驰和宝马合作,也并不容易,两家公司之间的产品和技术有着巨大差异,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性可能会导致双方在合作时产生摩擦和冲突,这就需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但从长期发展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如果能够建立起覆盖全球的超充网络,并且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还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
奔驰和宝马均为豪华品牌,且为一线豪华品牌,中国市场是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2023年,宝马集团向全球范围内的客户交付255.5万辆新车,同比增长6.5%。其中,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交82.5万辆新车,同比增长4.2%。梅赛德斯-奔驰则交付249.2万辆,同比增长1.5%,其中在中国市场交付76.5万辆,同比增长2.7%。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赛道,宝马、本市场已经由原来燃油车市场的引领者变成新赛道的追赶者,品牌效应减弱之下,其豪华车的优势也难以彰显出来。当然,对于宝马和奔驰而言,仍然有机会在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时代领跑,毕竟其在汽车领域积累的经验是其它汽车公司所无法匹敌的,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卷的当下,传统豪华品牌能否顺利实现其电动化转型的战略目标还有待市场验证。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分享到
网友评论网友评论仅提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鹏G7上市
7月3日,小鹏汽车旗下全新中型SUV——小鹏G7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万元、万元。据了解,小鹏G7定位纯电动中型SUV,小鹏汽车称其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具
同比增长33.04%!比亚迪半年销量出炉
7月1日,比亚迪对外公布2025年6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2025年6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8.26万辆,同比增长11.98%。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20.69万辆,同比增长42.50%;插电混动车
即将预售!乐道L90内饰官图发布
7月2日,乐道品牌全新车型——乐道L90内饰官图正式发布。综合此前报道,乐道L90定位旗舰级SUV,新车基于蔚来NT3.0平台打造,采用纯电动力,将于7月10日预售,三季度上市。内饰方面,乐道L90采
官宣!宾利汽车更换车标
7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超豪华品牌宾利汽车正式官宣,全新宾利双翼徽章正式发布。据了解,新车标由现任设计总监Robin Page主导,呈现出更具现代感与前卫精神的设计语言。新车标依然采用标志性的双翼“
网信办通报!博主被封
日前,国家网信办官方公众号“网信中国”发文表示,国家网信办扎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强化涉企
资讯
工厂已停产!某新势力1.3亿财产被冻结
天眼查显示,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威马销售公司”)新增多个财产保全裁定书。文书显示,上海形家广告设计有限公司、昆山建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
赛力斯股价罕见跌停!官方回应
6月25日,赛力斯股价闪崩后跌停,截至北京时间6月25日收盘,赛力斯股价报收85.71元,下跌10.00%,成交95.10亿元,总市值为1294亿元。针对赛力斯股价罕见跌停,赛力斯内部人士回应称:“市
销量飙升!奇瑞累计销量超100万辆
9月4日,奇瑞控股集团(下称“奇瑞集团”)发布最新销量月报。数据显示,2023年8月,奇瑞集团销量为17.13万辆,同比增长20.8%,再次刷新单月销量纪录,连续两月销量超15万辆;今年前8月累计销量
利润连续两年下滑,长安马自达挂牌让股募资
从北京产权交易所了解到,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增资项目已经正式披露。根据项目公示,“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增资项目”增资完成后,新进投资方持股不超过5%(含),原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不低于95%(含);拟新增注册资本金为584.04万美元,所募集资金超出新增注册资本的部分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由新老股东按持股比例共同享有;募集资金的用途为“提高经营质量,完善并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企业竞争力”。针对此次增资项...
最新汽车保值率榜单公布!
1月2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3年12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细分来看,在各级别保值率中,12月小型车、紧凑型车、中型车以及小型SUV3年车龄的保值率均出现下降,下滑比较明显的是小型车,保
撰稿人
最新24H热点 更多24H热点 >
最新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汽车资讯 更多资讯 >
最新行业报导 更多行业报导 >
热点新闻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老虎车网 电车报告 AutoBeta AutoTimes 报价宝
汽车行业关注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虎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