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4月27日报道——
据多家日媒报道,日产汽车位于中国武汉的工厂将于本年度(截至2026年3月的2025财年)结束生产活动。目前,日产汽车以及东风日产暂未对此作出回应。
据了解,东风日产成立于2003年6月,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重要的乘用车事业板块,旗下运营日产、启辰、英菲尼迪三个品牌,整车年生产量为160万辆。其中,东风日产武汉工厂又名云峰工厂,于2019年开工建设,2021年1月竣工,2022年5月正式投产,该工厂采用东风集团出资、委托东风有限代建和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运营模式,具备燃油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等多种车型柔性混合生产能力,包括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树脂车间、总装车间、轮胎压装车间、电池PACK车间等七大工艺车间,整车年产能为30万辆,在日产的全球布局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已投放奇骏、奇骏e-Power和ARIYA艾睿雅等车型。
如果按照新能源车型的销量来看,东风日产武汉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极低,仅有规划产能的不到10%。2024年6月的时候,据《财联社》报道,东风日产武汉工厂被曝为岚图汽车旗下岚图知音代工生产。
据了解,岚图汽车是东风汽车集团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而岚图知音是岚图汽车旗下第四款车型,是岚图汽车入门级产品,也是岚图汽车旗下唯一提供纯电动驱动的车型,由岚图与华为合作打造,并搭载华为的智能座舱和智驾系统。
近年来,日产在国内过得并不如意。2025年一季度,日产汽车中国区累计销量为121,335台,与同期的167,291台相比下滑27.47%。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日产在产品力和性价比上的优势逐渐消失。曾经以舒适、耐用、省油著称的日产车型,在面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时,不再具有明显的差异化优势。消费者在购车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仅仅局限于日产品牌。这也导致了日产的市场份额被不断压缩,销量持续下滑。
在新能源转型方面,日产已经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开始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未来三年,东风日产计划投入超100亿元用于新能源车型的研发,研发人员也将从现有的 1600人提升到4000人左右。在产品规划上,到2026年底前,东风日产将投放7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其中包括已经亮相的纯电轿车N7,该车配备了高通骁龙8295P芯片和“城市记忆领航NOA”智驾系统,展现出日产在智能化和新能源技术上的新探索。此外,日产还计划在2027年夏季在中国市场投放10款新能源车型,涵盖纯电、插混等多条技术路线,显示出其全面布局新能源市场的决心。
随着自主品牌快速崛起以及在新能源汽车风口下,合资品牌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属于合资品牌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尤其是进入2024年以来,各大车企均已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以德日系为主的合资品牌衰落已成为共识,而产能过剩也成为了这些车企需要解决的难题。
伴随着燃油车市场份额的急剧萎缩,“关停并转”在合资品牌领域不断上演。2021年,北京现代出售北京顺义第一工厂,最终由理想汽车接盘;2022年初,神龙汽车将二工厂售予东风本田,产能由超百万辆缩减至66万辆。此外,在广汽菲克宣布退市后,广汽埃安接手了广汽菲克位于广州的工厂,后又将长沙工厂收入囊中。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据《车质网》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共受理车主有效投诉信息息13,870宗,环比微降1.3%,同比上涨26.4%。其中,受理的有效投诉信息共涉及942款车型,其中投诉达两位数(含)以上的车型275
据报道,7月4日,特斯拉宣布下调香港地区Model 3售价,其中,部分车型税后折扣最高达18%。具体来看,Model 3入门版车型“一换一”售价减至249000港元;Performance版车型“一换
7月1日,长城汽车对外发布2025年6月以及1-6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6月长城汽车销量为110690辆,同比增长12.86%,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36405辆。今年1-6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5697
日前,上汽集团公布销量快报显示,2025年6月整车合计销量365,331辆,同比增长21.56%,1-6月累计销量2,052,608辆,同比增长12.35%。其中,2025年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0,
当前,新势力车企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截至2025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头把交椅”易主。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销量前三新势力分别为零跑汽车、鸿蒙智行、理想汽车,交付量分别为221664辆、20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