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11月06日报道——
11月6日,日产汽车公司公布2023年10月中国区业绩。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东风日产(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销量为70,006台,同比下滑18.66%;轻型商用车事业板块(郑州日产)销量为3,266台,同比增长16.52%。此外,2023年1-10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销量为620,016台。

日系三大品牌中,日产的降幅最为明显。11月3日,本田中国公布最新销量数据显示,10月本田中国销量为130424辆,同比增长22.92%。虽然本田中国再未公布具体合资公司销量,但不出意外的话,两家公司均实现销量增长。

日系车并没有以往那么好卖了!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日系品牌累计销量261.27万辆,同比下滑15.4%,占中国市场份额17.2%,而2022年为20.0%。具体厂商来看,进入前十的日系厂商包括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东风日产,销量分别为66.38万辆、58.48万辆、51.58万辆,其中东风日产暴跌26.6%。更惨的是本田,进入2023年后,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持续跌出榜单前十,这两家日系合资公司在前三季度销量分别为42.76万辆、40.10万辆,同比跌幅均在两位数以上。

以往,日系车凭借高保值率、燃油经济性高、维修费用低等优点成为国人的购车首选,但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和本土企业品牌号召力的提高,开始不断蚕食德日系品牌的市场,日系车仅凭作为优势的质量和油耗已难以生存下去。
10月24日,日本三菱汽车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本土化生产,成立于2010年的广汽三菱汽车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三菱汽车品牌终止国产,其湖南工厂将由广汽埃安接手,后者将于2024年开始生产埃安品牌车型。

包括日系品牌在内的合资品牌,正在同时承受自主品牌的强势冲击与电动化转型的巨大压力。前三季度,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为50.7%,而2022年为47.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2023年前三季度销量前十厂商除了特斯拉外,其它均为中国厂商。
由于电动化转型收效甚微且份额呈下滑趋势,合资品牌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预计市场份额将加速向头部自主及新能源品牌集中,二三线品牌市场份额或面临长期下滑趋势,随后弱势合资品牌逐渐被淘汰出局,退出中国市场,弱势造车新势力或面临收购整合。

在业界看来,合资品牌机会犹存,但必须做出改变,尤其是营销、技术层面的调整。德日系在中国市场占据四成份额,说明中国消费者并没有远离合资品牌,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也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机会,技术以及营销的改变都是必然的,但如果还是一成不变、坐享其成,不顺应时势进行迭代和升级,那么也注定被市场淘汰,包括铃木、三菱均是血淋淋的教训。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11月1日,零跑D19正式开启盲订,盲订用户可交付999元意向金确认定购,并享有优先排产权并加速交付。综合此前报道,新车是零跑D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定位为大型SUV,提供纯电版及增程版车型,其中增程版

10月31日,北京警方通报4起“净网—2025”行动典型案例。案例中有一起案例为:一名38 岁男子因在某新能源车企直播间内辱骂、编造发布“十几辆车一起炸”等谣言信息,被海淀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对于这

11月1日,国内电动汽车品牌陆续如期对外发布2025年10月交付数据。从交付数据来看,主流的电动汽车品牌再次交出了相对不错的成绩单,整体依旧延续增长的态势。据统计,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再均创下历史新高,

11月1日,宝马旗下中型轿车——新款宝马M3旅行版在国内首发亮相并上市,新车共推出款车型,售价区间为万元。作为一款旅行车,宝马M3旅行版相比于宝马M3轿车拥有更亮眼的后备厢空间表现,搭载3.0升直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