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4更新内容 来源:汽车行业关注 小鑫 栏目导航: 汽车行业关注 > 资讯 >
分享到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05月24日报道——
5月23日,理想汽车发布2023年5月第三周(5.15-5.21),理想汽车周销量远超其他新势力品牌,蝉联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周销量冠军。同时,理想汽车超越BBA以外的其它传统豪华品牌,保持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前五名,是榜单中排名最高的中国品牌。
数据显示,5月第三周理想汽车销量为0.71万辆,远高于排名第二的零跑汽车,后者为0.31万辆,而腾势、极氪分别为0.26万辆、0.20万辆,蔚来仅0.14万辆,位于榜单第8。此外,在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中,宝马、奔驰、奥迪、特斯拉均超过万辆,而理想汽车以0.71万辆位居榜单第五,是榜单中排名最高的中国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5月15日,李想在微博上发文称,“我们被很多同行投诉举报,所以上周(5月8日~5月14日)开始暂时不能发布真实的上险量数据了,非常遗憾。我看有同行忍受不了开始有人对上险量数据(每个车企都会购买)造假,主动发布了第一周真实的上险量数据,快速纠偏。”此外,李想还在社交媒体上提到,“理想汽车上周的上险量不是那份造假数据发布的不到6K(即6000辆),而是7K(即7000辆),特此纠正!”至于理想汽车为何重新公布周销量情况,李想也并未给出回应。
今年以来,理想汽车在新势力市场中名列第一。2023年4月,理想汽车销量为25681辆,同比增长516.30%,创下单月交付新纪录的同时,实现了连续两个月交付突破2万辆。至此,今年1-4月,理想汽车累计已经实现交付78265辆,同比增长118.11%。
5月10日,理想汽车公布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理想汽车营业收入187.9亿元,同比增长96.5%,其中车辆销售收入为183.3亿元,同比增加96.9%。净利润9.34亿元,较同期净亏损1086.6万元实现扭亏为盈,较202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2.7亿元增加252.0%,理想汽车也成为第一家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此外,毛利率为 20.4%,车辆毛利率为19.8%。
理想汽车表示,销售收入增长主要由于交付量增加以及理想L系列车型的平均售价上升。数据显示,一季度理想汽车累计交付新车5.26万辆,同比增长65.8%。理想汽车预计,第二季度汽车交付量在7.6-8.1万辆,同比增长164.9%-182.4%,此前理想汽车公布4月交付量为2.57万辆,意味着接下来的五六月份的交付量将保持在2.5万辆以上。李想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争取6月实现单月交付3万辆的目标。
目前,理想汽车在售车型均在30万元以上,对于是否会进入20万-30万元价格区间的市场,李想曾在财报会议上指出,“20万-30万元区间的竞争更为激烈,需要有更强的规模效应后,再进入到20-30万元的价格区间。”
总的来说,在30万元以上的豪华汽车市场,包括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理想汽车已经稳居前五,而且越来越靠近BBA。与蔚来不同,虽然两者销售的产品售价均在30万元以上,但理想目前仅有三款车型,且款款是爆款。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增程式外,理想汽车已经宣布进军纯电动市场,首款纯电MPV将于年底发布,后续推出六款纯电车型,“增程+纯电”两条腿走路还是值得期待。
此前,理想汽车CEO李想发布内部信,明确提出理想汽车2025年的战略目标是要取得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李想在内部信中表示,预计中国2025年将会销售超过800万辆智能电动车,获取2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成为中国头部企业的必要条件。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阅读量:0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投稿分享
6月2日,上汽通用五菱官方公布五菱缤果5月最新销量数据。数据显示,五菱缤果上市第二个月销量为18015辆,再创新高,行业认为,该车将成为继“宏光MINIEV”后又一款爆款“神车”。2020年上汽通用五
《电车报告》从天眼查信息了解,恒驰汽车关联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恒大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为50亿元,冻结期限自2023年5月30日至
6月1日,各大新势力厂商陆续公布最新交付数据。其中,理想汽车继续稳坐造车新势力新车交付第一位,同比增长203.4%至28277辆,再次刷新销量单月销量新高,蔚来和小鹏汽车均低于万辆,其中蔚来汽车为61
日前,美国电动卡车制造商Nikola首席执行官Michael Lohscheller在官方文件中表示,如果其股票在一定时期内仍不符合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最低出价要求,可能会进行反向股票分割以避免被退市。反
6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最新召回公告。公告显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