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数据分析报告广告行业点评经销商大全汽车报价经销商平台投稿
您的位置:汽车行业关注 > 资讯 > 宝马有哪些新能源?预计两年会推出5款全电动车型。

宝马有哪些新能源?预计两年会推出5款全电动车型。

来源:汽车行业关注 小康  评论()  2019-01-10 18:03:06

作为较早开启电动化进程的豪华品牌,宝马汽车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纯电动车型BMWi3,现其已成为全球豪华紧凑市场最畅销的电动车之一去年11月,宝马首席执行官在慕尼黑发表演讲,阐述了宝马集团最新的电动汽车计划:“到2021年,宝马集团将拥有五款全电动车型,包括宝马i3、MINI电动汽车、宝马iX3、宝马i4和宝马iNEXT,涵盖了SUV和轿车;到2025年,宝马新能源家族将增至25款,包括12款纯电动汽车,覆盖旗下所有品牌车系,预计销售占比达到15%-25%”。

2018年1-11月,宝马新能源车累计销量125365辆,实现同比增长39.6%;2019年,宝马汽车将大范围增加纯电和插电混动车型,计划到年底交付量超过50万辆。

除了推进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工厂本土化生产外,宝马还联合长城成立合资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协议绑定优质电池,并在产品规划、充电桩、共享汽车等多领域做了全方位布局。


宝马电动化布局:

为完成上述目标,宝马在与华晨的稳定合作基础上,又与长城汽车合资成立光束汽车有限公司,侧重推进宝马旗下MINI电动车的生产。

具体来看,宝马与华晨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5月,宝马集团与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50:50的股比投资成立华晨宝马,新公司主要从事BMW品牌汽车的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今年4月,商务部宣布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到10月10日,宝马迅速响应,联合华晨汽车集团宣布,宝马将以36亿36亿欧元(约288亿元人民币)收购华晨宝马部分股权,宝马在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也由50%增加至75%,该交易将在2022年完成。宝马也将成为股比放宽后首家获益的外资车企。

对华晨宝马控股权的进一步提高,有助于加速宝马在华电动化布局。目前,华晨宝马负责宝马主要新能源车型在华电动车化落地,和相关配套动力电池组装车间扩建等。

随后7月10日,宝马宣布与长城汽车成立合资公司,侧重推进MINI电动车的生产。宝马(荷兰)控股公司与长城汽车共同出资51亿元在江苏省张家港市设立光束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合资公司除了生产MINI电动车之外,还将为长城汽车生产电动车产品,新公司设计产能16万辆。



此外,宝马还在产品规划、核心三电、充电桩、共享汽车领域做了一系列的布局:

从产品来看,宝马旗下BMW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形成从SUV到超级跑车等多个细分市场的新能源产品矩阵,包括BMWi3、BMWi8、BMW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BMWX1插电式混合动力、BMWX5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BMW7系插电式混合动力在内的6个车系。

规划2020年开始,宝马集团旗下所有车型系列都将推出新能源车型;到2025年,宝马集团将至少拥有25款电动汽车,其中12款将是纯电动车型。

在核心三电方面,作为核心三电之一的动力电池,华晨宝马在沈阳的研发中心专注于新能源车的开发,并在2017年10月建成的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其开发并生产的首款电池便应用于全新BMW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在电池国产化之外,宝马提出2021开始将推出第五代电力传动系统和电池技术,使得每个传动系统可以应用在每一个车型系列当中。据了解,第五代电力传动系统将包括优化电动机、变速箱、电源装置和电池组成,而这一全新电力传动系统的一个决定性优势是将电动机、变速箱和电子器件组合成一个全新的独立电力驱动箱体的研究。

在公共充电服务领域,宝马已经建成了中国最大公共充电网络——即时充电公共服务网络,并已经公布年内将充电桩数量从6.5万个提升到8万个,覆盖全国超过150个城市。在私人充电服务领域,所有购买BMW品牌新能源车的客户均可获得免费充电墙盒及免费的基础安装服务。截至2017年底,BMW私人充电装置扩展到全国100个城市,覆盖90%的一至三线城市。2018年将实现一至三线城市的全覆盖,并将下探至四线城市。

在共享汽车领域,就在11月22日高工电动车还报道了宝马获得了中国首张外资网约车牌照事宜,宝马将于12月14日起正式在成都运营网约车业务。而早在2017年3月,宝马集团年会上,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明确表示宝马将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目前宝马集团已拥有3000万用户(车主),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亿。”

看完布局小编不得不佩服啊,有些企业强大还是有原因的,对此你怎看待宝马这些举动?欢迎评论交流哦。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欢迎 投稿 分享。

    你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错误
    你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错误
      你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错误

    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加入收藏刊例报价提交建议Copyright © 汽车行业关注 im4s.cn